某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部分滬港深基金雖在募集時以“港股投資”為最大賣點,但在實際操作中港股配置很低,更注重A股配置,給持有人造成了明顯誤導,這是導致監管層對該類基金立下“新規”的主要原因。他認為,由于此次新規條款較為嚴厲,未來基金公司在申報滬港深基金時會更為謹慎和科學,此類基金的申報浪潮可能會告一段落。
濟安金信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此次規范較為及時,即在市場有了一定的嘗試,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后,及時予以適度的規范。而“基金名稱如帶有‘港股’等類似字樣,應當將80%以上(含)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于港股”的規定,會讓產品特色更加鮮明。
大躍進或受阻
自2015年首只滬港深基金面世并熱賣以來,基金業掀起了發行滬港深基金的熱潮。財匯金融大數據終端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昨日,含部分QDII在內,已有112只以港股為投資標的之一的滬港深基金成立,其中,截至今年一季報有數據披露的86只滬港深基金,合計規模達766.2億份。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新基金的產品設計愈發困難,一旦有受市場關注的新熱點出現,各家基金公司會一窩蜂地扎堆申報相關產品。港股通開閘后,通過港股通投資香港市場的熱情日漸高漲,滬港深基金受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這導致短短兩年時間滬港深基金迅速擴容。
不過,隨著《通過港股通機制參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冊審核指引》的實施,滬港深基金盲目擴張的勢頭將受到遏制。除了“應當將80%以上(含)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于港股”的規定會限制投資靈活性外,對人員要求的提高也會加大滬港深基金設立的門檻。
前海開源基金產品開發部副總監李凱指出,新規出臺后對投資人的投資經驗要求提高了。他表示,按照新規規定:80%(含)以上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于港股的基金產品,基金管理人應當配備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場投資管理相關經驗的人員(至少有1名為基金經理);80%以下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于港股的基金產品,基金管理人應當配備不少于1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場投資管理相關經驗的人員(基金經理或者相關投研人員)。但目前,在市場上具有這樣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數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