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發電企業調研紀要,你關注的個股全在這里了!
一、火電: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盈利持續改善。
市場電量交易折讓改善。雖然今年的交易電量將會從去年 19%提升到30%的水平,但是目前的交易電價折讓在大幅縮窄至去年一半,并且通過長單鎖定一年的電價。
發電量復蘇快于預期。電企普遍認為年初中電聯的 3%電力增長預測過于保守,今年的整體電量增長還是會到 4~5%的水平,但受到去年裝機增長 6%的影響,今年利用小時電力企業預期仍然會下跌 2%~4%。
調結構基金將釋放提價空間。行業內對于最近國務院出臺的電價政策反應較市場樂觀,認為工業企業結構基金的釋放將會更快,同時脫硫脫硝電價的下調由于牽連環保企業,政府下調有阻礙。
煤價趨勢存在分歧。電企煤價盈虧平衡點在 540-550 元/噸,認為煤炭會緩慢下降,但是需要政策支持。煤企中,中煤認為煤價今年會回到 500-530元/噸,而神華認為會在 560-570 元/噸止住,主要是迎峰度夏提前,和經濟支撐。
二、新能源:利用小時改善,政策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限電率持續改善。新能源公司普遍認為利用小時將會隨著限電率的改善而持續復蘇,今年指引在 1800~1960 小時。雖然在今年風資源大小上華能新和龍源存在分歧,但利用小時復蘇的趨勢判斷一致。
電價折讓進一步縮窄。目前電量交易上,新能源公司預計今年將和去年持平,電價折讓受益于火電折讓縮窄,龍源從去年的 1.3 毛折讓,縮小到一季度的 1.1 毛。
對綠證持觀望態度。新能源公司認為只會用第七批的新項目參與綠證交易,而最終情況需要政策落地才能判斷。大多數新能源公司(包括傳統電力公司)的新增裝機未來2年維持不變,但擁有充足儲備,需要看后續政策決定安裝進度。
三、建議
我們仍然保持對火電板塊的推薦,認為煤價下跌,電價改善和供給側改革將是主要推動因素,繼續推薦港股華電國際,華能國際和大唐發電。
四、風險
財務費用上升是市場的擔憂。考慮到最近銀行間利率的快速上升以及潛在的美元三次加息,投資者對于高杠桿的電力公司存在一定擔憂。目前對于銀行貸款比例高,長債比例高的公司,財務費用影響較小,但是去年發債較多的公司,今年財務費用將存在一定壓力,比如,龍源,華能國際和北控水務。
(原標題:中金發電企業調研紀要,你關注的個股全在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