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排,“債券通”初期先開通“北向通”,未來再適時擴展至“南向通”。至于為何先開通“北向通”,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這與當前我國的跨境資本流動形勢和香港債市復雜性有關。
香港一位外資投行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先開通無額度限制的“北向通”,與當前資本項目開放的政策一脈相承。雖然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趨穩,但資本外流形勢仍然存在,所以資本項目開放政策也會繼續延續前兩年寬進嚴出的特點,以吸引境外資金流入為主。至于“南向通”開通后是否也會沒有額度限制,要看當時的跨境資本流動形勢。
暫不開通“南向通”的另一個原因,則在于香港債券市場的復雜性。據德意志銀行高級策略師劉立男介紹,香港的債券市場也以場外市場(OTC)為主,以香港特區政府為發行主體發行的債券或我國財政部發行的境外人民幣債券是通過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系統),其他以企業為發行主體發行的債券則采用承銷的方式。其中,通過CMU系統發行托管的特區政府債券主要包括香港政府機構債券,以及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EFB、EFN);前者是為了發展香港本地債券市場,同時滿足一定的財政資金需要,后者則是作為政府的一種貨幣操作工具,調節市場流動性。而多數企業發行的多幣種債券則不在CMU系統發行托管,而是通過承銷的方式在場外市場交易,至于交易所市場更是很少有債券交易。
天風國際證券集團行政總裁孟小寧也表示,香港債市中,以港幣計價的債券占比很小,大部分是國際上流通的債券。由于這些債券并非都托管在CMU一個系統下,很難一次把它們通過一個路徑全部實現“債券通”。此外,考慮到交易額度、交易方式、交易時間,這些都構成了“南向通”開通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