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回顧過往的典型問題平臺案例,總能發現這些平臺爆雷前普遍存在著某些我們所熟知的套路,例如都曾虛構融資項目、包裝背景過度營銷、廣撒“高返”羊毛廣告搞活動、玩概念講情懷編故事、頻發短標秒標、提現延遲、自擔保……當然,這當中需要分為純詐騙、自融致死、經營不善等情形去具體分析,從不同案例中吸取教訓,學會辨別問題平臺潛在特征。對于每一位投資人來說,只有不放過任何可能帶來風險的因素,才算真正地對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下面我們通過典型案例梳理出問題平臺的一些共性、識別技巧及踩雷后的維權建議,供投資人參考。
【支招:純詐騙情形】
從一開始,就打著卷錢跑路的詐騙平臺是罪魁禍首,而詐騙平臺的頻頻跑路,很多都是通過包裝,來騙取投資人的資金。其實,詐騙平臺都是有一些特征,有跡可循,并不是那么難以辨別。那么,詐騙平臺都有哪些常見特征?
1.騙子平臺的網站隨時隨地透露出一陣山寨的味道。
2.團隊成員信息和簡介造假,平臺的辦公地址較為偏遠,或者根本虛擬。
3.高息,舍不得狼皮套不著孩子。
4.平臺活動有聲有色,加息,送紅包!使勁加,使勁送!
5.宣傳本息保障、本息擔保、本金保障,實則裸奔,平臺在沒有資金存管的前提下,還沒有擔保措施,在沒有擔保措施的前提下,還沒有風險備用金。
6.平臺的項目信息不清不楚。
7.包裝公司背景,過度營銷國資、上市公司標簽
8.平臺負責人曾有過不良記錄。
除了上述常見特征,隨著詐騙手法不斷升級,詐騙平臺每年都換著不同的套路來坑害投資人,近期更是出現了一系列新型連環詐騙模式,將新人老人一網打盡,投資人要格外警惕。
【支招:自融情形】
網貸理財中出現問題的平臺,都離不開自融、發假標。這已成為投資人蒙受損失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然而,平臺發布虛假標是主動的,投資者看標則相對被動了。投資人要如何挑出來平臺發的假標呢?如何識別平臺自融呢?
第一、是否存在資金存管制度;
第二、標的的分析
第三、借款人分析
第四、平臺信息查詢
【支招:經營不善情形】
P2P網貸經歷井噴增長的爆發期后,進入存量淘汰階段,老平臺也難以幸免。從2016年以來,不少運營期限長,之如3年、4年甚至更長的平臺因為經營不善開始出現問題,如今的P2P投資,再也不能以“老平臺=風險低“的法則來作為參考了。那么運營時間長的老平臺可能會有哪些風險?
1.資金池自融風險累積爆發
2.大額待收集中到期,壞賬形成兌付風險
3.尚未盈利又遭遇業務瓶頸經營風險積聚
【踩雷后維權建議】
當投資者在踩雷時,難免會產生驚慌和焦慮的情況,但此時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應當在第一時間內收集證據、保存證據。
在收集好證據后,我們還要針對不同的踩雷情況采取不同的維權方法(目前常見的兩種情況:(1)平臺發生提現困難,但老板還沒跑路;(2)平臺老板跑路),選對合適的維權方法不僅能加快解決問題的進度,還能更好的維護投資人自身的合法權益。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投資人留意:1.抱團取暖,統計被騙金額,投資人應建立qq維權群,分享大家收集到的證據;2.談判協商,理性維權,請專業法律顧問與平臺律師交涉、取證,爭取可以將抵押物變賣進行回款;3.把握時機,報警維權;4、行政訴訟,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原標題:問題平臺全剖析 都有哪些共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