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5月7日訊:今天早參,分享了一條消息:“特斯拉已與韓國韓華集團簽署了電池化成設備的訂單,用來自行生產電池組。”
股票-特斯拉為啥要自己造電池?
我認為這條消息,是寧德時代一直水下潛行的原因。消息驅動情緒,情緒帶動資金,資金推動股價。短線和做T,與其把精力放到資金與情緒上,不如繼續前置,專心研究消息面,妙不可言。
分析下這個消息。美版特斯拉用的是松下的電池,上海的特斯拉用的是LG的電池,還計劃用寧德時代的電池。
電動車比燃油車的結構要簡單,沒記錯的話,歷史上電動車比燃油車出現的要早。但跟今天一樣,充電問題和續航里程令人焦頭爛額,當時的技術也解決不了,燃油車后來居上。
電動車的核心是三電,電池、電機、電控,而這其中,電池又是重中之中。早期特斯拉Model其電池成本占據整車的四分之一,現在應該降低了不少,但也是大頭。鋰電的技術路線也比較復雜,有巨頭壓錯路線,從巔峰直接破產,比如沃特瑪電池,15年還僅次于寧德時代,現在已經破產了。
特斯拉本身在尋求電池技術的進步,在2019年2月份,特斯拉花2億多美金收購了一家名叫Maxwell公司55%的股權。這家公司的獨門武功之一就是它的干電極技術,簡單來說,這項技術能夠將目前Model 3采用的2170號電池的各項指標顯著提升15——30%。
可能特斯拉嫌棄目前供應商的電池技術進步太慢,要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所以自己要搞電池廠了。以馬斯克的性格,技術肯定是放到第一位了。如果在三元鋰電之后,再出現重大突破,徹底解決人們的里程焦慮,那么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將進入不可逆的歷史進程。
其它入局企業,要么學習大眾,收購一家電池廠,要么學習比亞迪自建電池廠,要么寄希望于寧德時代,路徑各有優劣。如果特斯拉有了自己的電池廠,那就越來越像比亞迪了。比亞迪與互聯網和傳統車企的重大區別就是三電核心都在自己手中。競爭對手總是越來越像對方!
電動車比燃油車有想象力,是因為人們現在想把電動車做成一個大號的“手機”,也就是終端,終端最掙錢的不是硬件,而是軟件,就如同蘋果。特斯拉已經引入了軟件應用商店(in-app-purchase),相當于蘋果手機的app store, 未來所有的特斯拉車主都可以利用這個app購買各種服務。
這個功能已經開始收費了。在這一塊上,比亞迪肯定是干不過特斯拉的,按照比亞迪的說法,正在與華為合作。華為真累,剛蘋果,剛谷歌,還要剛特斯拉。蘋果時代走出了華為、小米、OPPO、VIVO,不知特斯拉時代會有那些中國企業脫穎而出?
特斯拉的這些供應商,大部分在上海工廠500公里范圍內,也就是“包郵區”。小鵬還有蔚來的代工廠應該也在這個區域。
賽道就是這么個賽道,標的也選了,剩下的只能交給時間了。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