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板在即,投資者已可開戶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3日介紹,目前擬投資科創板的投資者已經可以開戶。同時,基于測算預計,50萬元個人投資門檻不會對市場流動性產生影響。
對于首批上市企業的到來,券商預期相對保守。有機構預期,第一批企業最早也要到7~8月上市,也有分析師預測更加“精準”,認為最快于7月1日啟動上市,且首批預計有20~25家企業。
不過,在市場人士看來,參考科創板規則光速落地,第一批企業上市的進程也不排除“光速IPO”的可能。
“科創板的首批掛牌企業上市交易,最快應該在這三個月之內。”董登新提醒稱,因為現在只有增量,沒有存量。所以效率高的話,首批企業的名單將會較快落地。
付立春預計,全年上市企業可能在50~100家,發行融資500億~1000億元,“科創板后續節奏也將非常快”。
一個新市場的誕生總是令人充滿期待,但也不能忽視新制度帶來的改變。
付立春為投資者做出三點提醒。首先,一二級市場利差將縮小甚至倒掛,科創板新股階段收益率大幅下降,損失概率上升;第二,初期會有爆炒,后期會出現分化,二八法則、馬太效應將體現更明顯;第三,即使個人投資者也要做深入盡調。
“以后還是將過去炒A股的方式照搬至科創板的話,操作風險會很大。”他認為,風控是活下去的一個最重要的要求。
對于當前滬深股市資金分流的影響,付立春認為應該擔心但不應過度擔心。一是科創板規模仍相對較小,一級市場分流壓力有限,而二級市場的50萬元門檻限制了85%的個人投資者。二是改革促進市場優化發展,會吸引更多增量資金,這也將使得科創板對資金的分流壓力較為有限。
而且,考慮市場板塊的聯動性,科創板受到高關注的企業,對應在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的同類公司、上下游企業或者概念企業,也將更加受到市場關注,有可能會產生映射效應并提升估值。更多精選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