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韭菜財經為代表,提供區塊鏈財經媒體服務的平臺
以韭菜為名,頗有網紅氣質,如今韭菜財經已然是區塊鏈媒體服務平臺代表。相較于火星財經,韭菜財經成立時間更晚,今天7月份成立,由三車董事長劉曠為發起人創辦。據悉劉曠先后從事團購、社交、媒體以及未來汽車等領域的創業,目前公司旗下業務已經包括新媒體、金融科技、未來汽車新零售以及未來汽車研發等領域。
在平臺內容上,韭菜財經并非像其它平臺一樣all in區塊鏈,而是覆蓋到區塊鏈市場應用及數據以及綜合理財新聞等資訊,區塊鏈財經媒體屬性更強,這一點可以從韭菜財經內容分類上看出。
有趣的是,韭菜財經和火星財經同樣起于海南,但又不同的是,火星財經正在不斷往一線移,速度越來越快,而韭菜財經選擇深耕于二三線城市,積累了不少潛力用戶,而這部分潛在用戶正在轉化成實打實的數據,成為平臺賴以生存的中堅流量。
與此同時,韭菜財經正在大張旗鼓的通過微信公眾號以及各大媒體平臺合作,為許多小型自媒體注入流量,提高自媒體內容的曝光度。這不免讓人想到今日頭條和微信公眾號。這兩者之所以能成為流量界的巨無霸,最主要的問題在其如同海洋一般,容納百川,將各路媒體人擰成一股繩,從各方面強化了自身對于用戶的吸引力。
目前韭菜財經似乎頗有打算走這條路的意思,作為服務于區塊鏈金融媒體的平臺,韭菜財經希望通過媒體特色做區塊鏈服務的意圖顯而易見,韭菜號也順勢出爐。不過內容市場搶奪自媒體如此激烈,韭菜財經面對的問題可不是一道坎了。
雖說這幾年伴隨著用戶投資意識的覺醒,幣圈和鏈圈的潛藏投資價值普遍被看好,無論是那些因崇拜大佬而入行的投資人群,還是本身就看好區塊鏈金融發展潛力的群體,都能成為韭菜財經等區塊鏈媒體平臺的潛在用戶。但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消退,各個行業內獲客成本的上漲,平臺能否受到青睞還存在一定未知。
三、以鏈得得為代表,專注區塊鏈大數據的平臺
用數據說話,似乎已經成了各個行業公開的秘密,而鏈得得的獨家區塊鏈數據,每次發表都異常撩人心弦。
大家都知道鏈得得是由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一手創辦,趙何娟曾在第一財經、財經雜志、財新傳媒等金融媒體工作多年,具有相當的行業洞悉力。也正是因為其在金融媒體多年摸爬滾打的經驗,加之有了鈦媒體這個內容平臺導流,鏈得得相比其它區塊鏈平臺在話語權上明顯高了一個量級。
而在6月15日,趙何娟透露,自鏈得得從鈦媒體平臺分拆獨立,2月中旬正式上線,3月開始天使輪融資至今三個多月,已獲得三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200萬美金融資,估值近5000萬美金。
如今在整個區塊鏈行業中,鏈得得的數據地位處在第一梯隊無可厚非,掌握數據,就掌握了廣告的核心。然而數據的碎片化,是很多平臺存在的問題,未來在數據安全上技術能否跟得上也是一大難關。
整體而言,這些區塊鏈財經類媒體平臺在服務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發力點卻各不相同,分別也都著面臨著各自的難題。從區塊鏈整個行業角度上看,行業格局仍然存在非常多的變數。
少點李笑來,多點專業媒體
有人說幣圈和鏈圈割韭菜現象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沒必要挑明了說。換句話說,韭菜們誰都不愿意交智商稅,交了的也不會承認自己交了智商稅。一個殘酷的現實是,那些從幣圈里圈錢成功的投資人們,都自以為別人才是韭菜,而收割的鐮刀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隨著李笑來割韭菜錄音的曝光,韭菜們交智商稅的日子已經走到了一個節點,這種抱著短期內獲得高額回報的投機行為,也帶有了更多諷刺意味。
眾人也皆知,區塊鏈本身具有非常大的潛藏價值。假設投機者不散場,割韭菜這一行業亂象無法被肅清,區塊鏈金融這灘原本清澈的水將會被越攪越渾,最終只會成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一波又一波的投機者的天然獵場。
區塊鏈金融的變革,還是需要媒體這股風去推動,只有媒體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度,才能提高人們“韭菜生產一茬茬,誰也別往自家拿”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