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的應該是2018年初,特別是對小型房企來說,開發商通過銀行配資拿地的通道全面被關閉。相較于銀行的開發貸收緊,必須通過自有資金買地對于開發商打擊更致命。很多開發商已經談好的項目,因為沒有銀行貸款而擱置。
除了銀行貸款,房企一般還可以通過發債融資,但是在2018年5月-6月,出現大量房企國內發債被中止的消息。
國內發債被封堵后,很多國內上市房企計劃通過海外發債融資,但成功者只有幾家龍頭公司,如萬科、恒大、碧桂園、龍湖。海外發債的地產公司資金成本在8%到13%之間。
另外,2018年,資產證券化(ABS)、私募股權融資以及分拆物業部門在港股上市等逐漸成為地產公司主要融資渠道。
除此之外,私募股權基金輸血地產商也日漸增多。
(2)負債率升高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房企上市公司整體負債率為79.42%,是2005年以來的峰值。而在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的28個一級行業中,房地產行業資產負債率位居第三,僅次于銀行和非銀金融。
市場寒冬之下,地產商們紛紛推出救市方案。如減少拿地,謹慎出價;暫停多元化布局,退出一部分運營不佳、前景不明朗的業務;精簡內部結構,控制成本甚至裁員。
(3)改名潮出現
今年以來,房地產企業掀起了一波更名潮。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近20家房企變更了名稱,如中駿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航善達股份有限公司、美的置業集團、海南京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力高集團等。這些房企將名字中的“房地產”“地產”去掉或者替換。
實質上,房企改名轉型早就有先例,只不過今年更多。
2015年,方興地產正式更名為中國金茂,當年底招商地產更名為“招商蛇口”并重組上市。
2016年,恒大地產更名為中國恒大,同年雅居樂集團取代雅居樂地產成為雅居樂的對外官方名稱。
2月22日,時代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時代中國控股有限公司”。9月13日,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
9月12號保利地產發出公告:名稱從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在持續宏觀調控之下,中國房地產企業也開始尋求轉型,思考在新周期的發展方式。
葉檀論股市的內容就是這些,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更多關于葉檀的經典文章請點擊》》》葉檀論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