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財經最新文章,多年前,投資人Justin說,希望小黃車的創始人戴威低下頭的那天,他的手里還握著談判籌碼。
ofo終于低頭了,這一次不是向資本,是向一家P2P平臺。有用戶發現,打開小黃車APP之后,立馬看到一條推廣,99元押金可以一鍵升級為PPmoney的新用戶,可以實現永久免押金騎行。
PPmoney的廣告語是,只要多加1元,就能享受8%加8%,合計16%的新手收益。這太可怕了!銀保監會的郭樹清主席早就說過,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要做好本金全損的準備。很快,PPmoney表示,綜合考慮出借人提供的建議和反饋后,已下線該合作渠道。連互聯網金融公司也拋棄了小黃車。小黃車的創始人戴威,膝蓋很硬,從沒想過向資本低頭,更不要說向P2P這種野路子資本低頭。
2016年5月,由A輪投資方、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牽線,戴威和騰訊系資本主導人夏堯相識,兩人聊得很愉快。騰訊投資部已經把ofo安排到投委會,有很大概率在B輪融資進入。但在是否從校園進入城市這個問題上,戴威和夏堯產生很大分歧,夏堯曾三次勸說ofo入城,均被戴威秒拒。當年的戴威自信滿滿,當時ofo的校園模式已經開始盈利,有些共享單車從來沒有等到盈利的那一天,又有很多資本追著捧著,他拒絕了騰訊,引入了經緯。這直接導致騰訊參與摩拜單車的C輪,順便領投了摩拜D和E輪,ofo將市場第一的位置拱手讓給了摩拜,戴威和資本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2016年10月,ofo等來滴滴,可惜,滴滴看中的是控制權,從不向資本低頭的戴威決不答應。于是出現了2017年冬天的一幕,滴滴派來駐扎ofo的三位高管,直接被戴威一封郵件踢出局。到了2017年年底,共享單車競爭白熱化,各家企業巨額虧損,投資人力推摩拜和ofo合并,這是互聯網企業的常規操作。58同城和趕集網、美團和大眾點評、攜程和去哪兒,投資人套現走人,行業老二的創始團隊拿錢出局。
戴威討厭老大并購老二、老二套現走人的套路。在摩拜和ofo合并建議方案中,滴滴想成為新公司的控制人,戴威拒絕了合并方案。他曾經在公開場合喊話:資本要尊重創業者的理想。朱嘯虎力推兩者合并失敗后,向阿里轉讓了持有股權,退出ofo,以實際行動回應了戴威的創業者理想。
戴威開始努力自救。2017年10月和2018年3月,阿里巴巴及旗下螞蟻金服先后投資ofo,一度被市場認為是戴威借助阿里巴巴來制衡滴滴。阿里巴巴本就打算將ofo收入阿里系,ofo反手在2017年9月上線了微信小程序。ofo當時是想借力打力,可戴威的眼前是兩頭巨獸。螞蟻金服派出專人從杭州飛到北京,等在戴威常去的籃球場,要求只留下支付寶作為流量入口,戴威非常感動,然后拒絕了阿里。后來的故事變成了阿里轉向扶持哈羅單車。同一年,悟空單車、小藍單車、酷騎單車相繼破產。
摩拜單車胡瑋煒說過,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實你都要還回去。一位前員工復盤ofo擴張之路時曾經說過,團隊在2017年就發現了問題。車子投進各個城市,數據剛上來,下一個階段就是下降。原本應該穩步推進的生意,因為惡性競爭必須一直跑,不能停下,于是變成今天的樣子,資金危機出現也印證了團隊的猜想。
共享單車吸引來的大部分用戶,是有消費意愿卻沒能成為顧客的群體,有占小便宜心理,并且很懶,既要9.9元包郵,也要能像外賣打車一樣,隨叫隨到。在資本的加持下,共享單車嘗試滿足不合理的需求,前景不妙。傳統企業沒辦法一次性同時滿足這兩種需求,因為成本太高。共享單車能滿足懶惰的劣根性,最終,也被劣根性擊倒。嘗試了無數次,共享單車最終還是沒有找到盈利模式,如同寄生蟹,自己有流量,但要靠別人的殼為生。瘋狂融資、造車、投放、再融資、再造車、再投放,這是死循環,只能靠無度融資支撐。共享單車一直得融資,一直得開快車,否則就會倒下。這說明,這種盈利模式有基因缺陷。
戴威無法堅持理想。2018年11月28日,戴威發布內部信,表示哪怕跪著也要活下去,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戴威跪著的時候,手里沒有保命的籌碼。
葉檀財經最新文章,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更多關于葉檀的經典言論請點擊》》》葉檀財經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