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財經最新文章,救市,暫時突破規則,是為了活下去,應該盡快恢復規則。而且,規則是與時俱進的,一旦實施執行,規則必須保持自己的尊嚴。
救市幾年來一回,這次唱主角的是央行、券商和各地政府。短期主要目的是拯救流動性。不管是股權質押風險,還是滬深兩市交易量下行,本質是流動性凍結。從中國經濟的未來出發,股市必須健康發展,不能走回頭路。說關閉股市之類的氣話,毫無意義。有問題解決問題,滅火,首先要撲滅股權質押這根嗞嗞作響的風險導火索。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10月19日,有近1/4的上市公司存在高比例質押風險——3554家上市公司中,大股東質押數占持股數比例超過70%的上市公司高達855家。《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逾四萬億規模的股權質押融資規模和數千億平倉規模,需要極大的救援。從水源地引水,更要引入春風,以免市場結冰。
10月22日,證券業協會公告,11家證券公司達成意向出資210億,設立母資管計劃。引導資金支持各家券商,吸引銀行、保險、國企和政府的資金,形成1000億規模的資管計劃。深圳、北京和上海的國資,都開始著手救市。深圳市宣布拿出500億發放委托貸款給上市公司,用于救助企業流動性,150億已經到賬深圳中小擔保公司,100億到深圳高新投。北京海淀區屬國資和東興證券發起設立支援優質科技企業發展基金,基金規模100億元,首期20億元已完成募資,通過受讓不超過上市公司總股本10%的股權,幫助民營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等。
這是注水行動。每一次大跌后,股市接近休克,救市,股市反彈,再跌,再救市。跌得太狠了,批準大量資金進入,以前的保險資金,現在也放松了。救市的基礎,是證券法和公司法,但救市是突擊行動,或多或少都有突破游戲規則的地方。幾次救市之下,法律法規的存在感越來越低,監管機構、政府和券商成了救命稻草。不能總是指望國資、地方政府,這不是常態。
上一輪救市中,21家券商聯合增持股票,聽從命令一致行動,幾乎直接觸犯了證券法中的某些條款。證券法第77條明確規定,禁止任何人單獨或者通過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反壟斷法第13條規定,本法所稱的壟斷協議是指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還有股民關心的惡意做空和操縱市場。惡意做空是一個道德上的定義。現行證券法第77條定的操縱市場,簡單來說就是在跨市場交易中用合謀或者串通,以及自我交易方法對價格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