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 遇到不少人問我2018年股指會到多少點,或投資風格會否轉換,創業板會否有反轉機會。我認為,預測市場就像求解一道無解題,搞再多的參數和假設,都無助于提升結論的準確性。專業人士預測結果的準確率未必比非專業人士的預測結果高。盡管如此,我仍試圖從宏觀角度對2018年的資本市場提出一些思考,我認為社會在進步,經濟結構在變化;市場開放度提高后,投資理念會進一步趨同,所以,投資操作也要與時俱進,切勿刻舟求劍,被過去的思維定勢所左右。
1.經濟下行帶來ROE上升:利好股市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8年的發展思路上,不像往年那樣,總會提一下適度擴大總需求,干脆就不提了,表明了中央對于提高經濟質量的決心。事實上,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減,高增長已經成為歷史,經濟步入中速增長階段,是有利于中國經濟轉型的。這也是本人一直強調的經濟步入存量主導階段。
增量經濟主導階段,增量對總盤子的影響比較大,帶來了趨勢性機會,但隨之而來的是債務上升、產能過剩、資產泡沫等諸多問題。存量主導階段,經濟結構優化,行業集中度提升,對股市而言,結構性機會大于趨勢性機會。
在優勝劣汰的趨勢下,一批優質的上市公司ROE上上升,于是就有了漂亮50的出現。以鋼鐵行業為例,2003年A股出現了“五朵金花”行情,那個時候,中國經濟處在10%以上的高增長階段,粗鋼產量的增速接近30%,我們當初就推出了《未來藍籌》一書,認為中國經濟進入重化工業化時代,大市值藍籌股很具有投資價值。如今,粗鋼產量的增速基本維持在零附近,鋼鐵行業的投資負增長。因此,2016年以來的這輪鋼鐵股行情,其實就是在壓縮產能、環保限產背景下鋼鐵行業存量調整、結構優化、行業集中度提升的結果。
從總量的角度看,我發現過去6年來,制造業的投資增速一直在下行,但制造業對GDP的貢獻比例的下行速度,顯然慢于投資增速的下行速度,這意味著制造業的效率在提升。A股3400多家上市公司中,制造業的上市公司最多,而且,上市公司中的大部分屬于行業中的佼佼者。也就是說,制造業步入存量主導時代,對制造業上市公司整體而言,是有利的。因為存量格局下,行業的集中度必然要提升,優勝劣汰的結果對上市公司做強做大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