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機制始于1970年代,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此機制一直在確保著美國,或者說美元對全球石油貿易的巨大影響力,但是通過最近的新聞,不難看出,美元石油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了。
早在今年九月份,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委內瑞拉政府已經下令對于石油貿易停止接受或發起美元支付,進出口石油以及相關產品已經傾斜于歐元支付,甚至于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進一步的暗示,南美國家將考慮使用人民幣,而不是其他幣種。
美元石油的壟斷地位已經是大廈將傾。
下面跟隨小編通過財經365獨家原創視頻一起來了解一下整件事情的經過:
看完視頻有人不禁就會發問,美元石油的機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編搜集了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
起因可以追溯到“尼克松沖擊”時期,當時的美國內憂外患,尼克松總統宣布退出美元與黃金掛鉤,以及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當時被稱為“尼克松沖擊”,此次事件發生后,美國處于債臺高筑但又資金有限,當時英德法等關鍵盟友都已經開始質疑,美國是否還有領導全球經濟的資格和能力?
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也就是所謂的齋月戰爭,在戰爭爆發以前的1960年,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已經成立,由于目睹美國對以色列的財政及軍事援助,阿拉伯國家聯盟決定采取進一步措施,在1973年的二十天的戰爭期間,阿盟核心成員對美國實施的干預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作為報復歐佩克發起了石油禁運,包括美國在內的七個國家,而到了1974年,此時的油價已經翻了兩倍。
事情的轉機也是出現在這一年,拼命想挽回局勢的尼克松總統以及基辛格國務卿與沙特王室展開談判,最終達成了了一致協議,大致意思就是,美國幫助沙特的油田“看場子”,提供援助,作為交換,沙特將以美元為石油的交易定價,并將出口盈余購買美國國債,至此到1975年,歐佩克其他成員國紛紛效仿,石油美元的機制至此成形。
其實近些年,包括中國、俄羅斯在內的一些國家,甚至于歐佩克內部的一些國家,都在努力擺脫美元石油的壟斷地位,甚至又一家科威特公司提議用比特幣交易石油。
上面說過委內瑞拉已經開始使用人民幣為石油定價,最近中國也宣布了自己的人民幣定價原油基準,真顯然也是一個不小的動作。
所以未來美國將會遭遇到打壓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石油美元地位已經是“窮途末路”,大廈將傾已在不遠的將來,今天就嘮叨到這里,不知道大家對石油美元的事情怎么看?更多視頻精彩內容請關注財經365名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