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有公眾號發文稱,在“籬苑書屋”公益圖書館中發現大量盜版書。包括封面和內頁出版社不一的《白鹿原》,封面山寨、內文中英文夾雜的《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假出版社出版的三十多位暢銷名家的大精選集,把腰封印在封面上的《1Q84》,把7本糅合成1本的《藏地密碼》……
先要說明的是,其一,籬苑書屋當初上榜最美圖書館,主要是因其與自然相得益彰的建筑設計,和書屋里的書沒多大關系;其二,據籬苑書屋義務館長潘希說,書屋里也有正版書,“說全部的書都是盜版的就太夸張了”;其三,并非所有的讀書人都去過籬苑書屋,僅從數量上看,和所有讀書人相比,去過書屋且拿盜版書換正版書的人(頂多也就幾千人)大約只是極少的,甚至可以是忽略不計的,所以,還不至于打所有讀書人的臉,這是典型的標題黨。不過,作者的氣憤是可以理解的。
最美圖書館亂入大量盜版書的起因,是那個對游客開放的換書活動,即“捐三拿一”。應該說,活動的初衷是善意的,也是公益的,目的是要擴大藏書量,同時讓讀者之間互相交流。
可是,這個從營建到策劃都流淌著公益血液的書屋,為什么會充斥著大量的盜版書?或者說,這只公益放大鏡到底發現了讀書人的什么呢?
許多人看過爆料的第一反應是,多美的圖書館,多好的公益項目,硬是讓讀書人給毀了。
其實,即便是喜歡讀書的人,也并不代表道德水平天然就高。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照樣能做出許多下流齷齪的事,歷史上、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太多,比如高智商犯罪,殺人的,盜竊的,許多都是讀書人,遑論換盜版書這樣的事了。
這就是說,讀書,或者說喜歡讀書,并不是道德高尚的保證書,更不是道德低下的掩體;受教育程度高不一定素質就高。讀書人和道德水平高畫等號,或者是不讀書人一廂情愿的天真想象,或者是一些讀書人掩人耳目的自我標榜,而且,這已成為一種社會秩序和心理習慣。
更重要的是,公益項目要想做好,除了善意的初衷,還需要精心的運營和管理,而且,從長遠來看,后者更加重要。顯然,“捐三拿一”壞就壞在疏于管理上:館長是義務的,且分辨不出書的質量;協助管理的大學生是志愿的,不但抽空來,來了主要也是維持秩序。至于書屋的歸屬和盈利,更是無從談起。這些都無法保證書屋健康地、長期地運作,也是許多轟轟烈烈的公益項目最終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原標題:“最美圖書館”因盜版書停業,該反思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