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交通部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有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近70家,累計投放車輛超1600萬輛,注冊人數超1.3億人次,累計服務超15億人次。
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多個城市陸續宣布暫停新增投放共享單車。上海在8月18日暫停共享單車投放,緊跟著深圳和廣州也先后暫停了共享單車的投放,隨后北京也暫停了投放。而除了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包括武漢、杭州、福州、鄭州等在內的12座城市宣布暫停共享單車的投放。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統計,截至目前,共享單車投放數量為北京235萬、上海150萬、廣州80萬、深圳89萬,12個叫停城市共享單車投放量合計約789.5萬。
按常住人口與單車數量比例計算出共享單車密度,密度最高的是北京為9.25,按照四舍五入,即每9個北京人中就1輛共享單車。廣州和深圳密度分別是17.55和13.38,即每18個廣州人中就有1輛共享單車,每13個深圳人中就有1輛共享單車。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共享單車需求量為常住人口的1/50,按這個算法,廣深兩地共享單車數量遠超需求量。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燕霞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暫停投放可以讓企業從盲目投放轉向精細管理,避免公共資源無端浪費。
建議政企合作共管共享單車
暫停新增共享單車投放,能夠有效遏制企業亂投放,但現有共享單車如何管理仍是重點。
為規范停車,此前部分共享單車平臺試點了電子圍欄技術。以廣州為例,今年3月初,小鳴單車在廣州增城推行“虛擬車樁”技術;4月,摩拜單車也在廣州中心城區設立智能推薦停車點。
李燕霞認為,電子圍欄是企業通過科技手段來管理共享單車的一種很好方式。不過,目前該項技術尚未成熟,需要企業不斷摸索探究。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則進一步指出,政府的監管責任是企業發揮主體責任的前提條件。國家此前出臺的指導意見提出,企業需要對亂停放的情況負主要責任,同時這也需要政府加強監管的責任。“針對停放問題,地方政府應盡可能提供充分便利的停放場所;對于用戶素質的問題,也需要相關部門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此前,上海表示將建設“共享自行車用戶信用體系”。程世東對此表示贊同,目前國家發改委已與部分共享單車企業進行了溝通,將把共享單車的企業信譽體系與社會信譽體系對接,政企合作共同努力推動文明停放。“政企合作,是全面系統地解決亂停亂放現象的有效途徑,也是共享單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原標題:12城暫停新增共享單車投放 科學布局是競爭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