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技術領域,NB-IoT是第一個由中國商業公司提出的全球化商用標準。它開啟了物聯網發展的新時代,也給中國信息產業以機會,孕育新一代千億市值的科技巨頭。”談及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華為副總裁楚慶日前在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
窄帶物聯網即將進入爆發期。楚慶認為,下一步的重點是標準和產業化,華為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物聯網生態建設和NB-IoT產業發展,歡迎更多的合作伙伴共襄盛舉,加入物聯網大航海。
NB-IoT具有四大優勢
過去10年物聯網之所以雷聲大雨點小,根本原因是技術承載力不足。NB-IoT被認為是開啟物聯網巨大市場空間的金鑰匙,其對應的3GPP協議內容在去年6月份獲得了3GPP RAN全會第72次會議批準。“在通信技術領域,NB-IoT是第一個由中國商業公司提出的全球化商用標準。”在2017 SENSOR CHINA期間,楚慶對記者如此表示。
“NB-IoT之所以有望承擔物聯網發展重任,是因為其自身的"強大"。”楚慶闡述了NB-IoT的四大優勢:一是廣覆蓋,在同樣的頻段下,NB-IoT比現有的網絡增益20dB,相當于提升了100倍覆蓋區域的能力;二是具備支撐海量連接的能力,NB-IoT一個扇區能夠支持10萬個連接,支持低延時敏感度、超低的設備成本、低設備功耗和優化的網絡架構;三是更低功耗,NB-IoT終端模塊的待機時間可長達10年;四是更低的模塊成本,企業預期的單個接連模塊不超過5美元。
NB-IoT為什么如此強大?楚慶進一步解釋,頻譜是無線通信的核心資源,革命性地提升頻譜利用效率是新一代無線通信技術的主要目標。WiFi、Lora、NFC、藍牙等技術,其無線頻段授權都是免費的,在接入和服務能力上均存在嚴重缺陷,例如信號覆蓋范圍,基本不足百米。而NB-IoT基于成熟的4G技術,能夠把原來支離破碎的物聯網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從而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更為重要的是,一些打著免費旗號的無線技術難以構建盈利模式,無法讓商家賺取利潤,也就很難形成規模化的產業,而NB-IoT基于PLMN(公共陸地移動網絡),在商業模式上具有先天優勢。
楚慶認為,科技一向是金融和產業的催化劑,物聯網代表未來,這個領域將誕生千億市值的科技巨頭。“物聯網將會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網絡,物聯網產業初步成熟就意味著人均擁有20至50個接入結點,擁有千億級的接入(設備)數量,其市場之廣闊不言而喻。雖然我們現在還難以完全看清其中的商業模式,但回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脈絡,也只有如此體量的市場才能孕育千億級市值的科技巨頭。”
當務之急是推動產業化
有業內人士認為,NB-IoT將為中國廠商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2017年我國進入了NB-IoT規模化應用元年。對此,楚慶表示,NB-IoT的進一步發展,還需要各方在標準和產業化上進一步推進。(原標題:華為副總裁楚慶: NB-IoT將催生千億市值科技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