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記者14日從中國網獲悉,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指出,在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下半年有希望延續目前的發展勢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支撐因素:
第一,基礎是趨穩的。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下,今年以來,企業生產經營效益在持續改善,居民收入也在穩步提高,財政收入也比往年增速加快。這三個經濟主體的收入都是近年來表現最好的,這個局面應該說是非常難得的。微觀基礎的趨好為我們宏觀經濟的穩中向好奠定了一個非常穩固的基礎。比如說,從短期決定經濟增長的需求方面來講,消費需求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8個百分點,是近年來比較高的速度;居民收入比較快的增長,就會助推消費升級的態勢。再加上供給方面的質量和水平都在穩步提高,所以消費是有條件保持比較快的增長的。從投資來看,由于企業效益在不斷提升,再加上市場需求穩步擴大,這樣就增強了企業的投資能力、擴大了企業的投資空間。從外需來看,目前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再加上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保持外需的穩步向好也有個比較堅實的基礎。所以,從這三大需求來講,目前需求穩步擴大的基礎是越來越好、越來越穩固的。
第二,活力增強。在雙創的推動下,今年以來新主體繼續大量涌現,8月份新登記企業日均達到1.7萬戶,在去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增加。另外新產業、新模式也在快速發展,1-8月份,全國網上商品零售額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9.2%,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更快,增長了52.9%。這些新動能的成長也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使下一步經濟增長走得更穩、更好。
第三,預期向好。8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是51.7%,連續13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是53.4%,持續處于比較高的景氣區間;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是處于比較高的水平。最近,國際社會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越來越強,很多國際機構都陸續上調了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