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今年8月18日,我國頁巖氣探礦權拍賣全國“第一槌”在貴州敲響。經過激烈角逐,貴州產業投資集團以12.9億元競得正安縣安場鎮頁巖氣探礦權。這是國土資源部繼2011年和2012年推出兩輪頁巖氣區塊招標之后,再次通過公開競標出讓頁巖氣區塊探礦權。
與傳統油氣開發是大型國有企業的天下不同,我國頁巖氣開發伊始就有多家非油氣企業和民營企業競得探礦權;開發企業也一改過去一個單位“一包到底”的模式,建立起了“小甲方、大市場”的開發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開發效率和效益。
胡德高告訴記者,以涪陵頁巖氣田為例,甲方管理人員只有200余人,而在作業高峰期,這里匯集了270多支施工隊伍、人數超過8000人。“有中石化、中石油,也有民企和外企;誰的效率高、技術好,就讓誰來干!”
隨著我國頁巖氣開發不斷推進,一大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茁壯成長,正在形成全產業鏈“千帆競發”的可喜局面。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提出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力爭達到10%左右。
“頁巖氣有條件成為清潔能源增量的‘生力軍’。”在張大偉看來,頁巖氣開發的技術裝備不斷優化、市場主體持續豐富、產業鏈條快速發育,為我國頁巖氣提速增產、擴大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供了良好基礎。
根據國土部門資源評價,我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達20余萬億立方米,但目前全國累計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不到1萬億立方米,絕大部分資源尚處在沉睡狀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郁松認為,目前的開發力度還不夠,尤其是一些面積大、潛力大、可采性強的區塊還沒有動起來。
曾參與殼牌等跨國公司頁巖氣開發的李海晨認為,我國頁巖氣逐步放量、持續增長是大勢所趨。“如果政策推動力度再大一些、市場更活躍一些,中國在10年內實現‘頁巖氣革命’是有可能的。”
“近期我們在3500米以淺區塊的開發已經實現多點開花,3500米以深的區塊也有重大突破,個別氣井鉆井深度已超過5000米,技術進步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張大偉表示,我們還需堅定信心、奮蹄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