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典型的中國城市家庭中,“隔代撫養”的情況廣泛存在。其原本旨在通過代際合作來分散和轉移照看小孩的壓力,但越來越多案例表明,這一“模式”正引發越來越多的問題。過去,人們更多只關注“隔代撫養”對孩子成長的不利影響,而如今因為帶娃倍感焦慮、壓力山大的老年人,也成了全社會所擔憂的對象。
李阿姨的經歷,其實頗具代表性。她之所以抑郁,原因無疑是多方面的。首先,照看孩子本身就是個高度緊張的辛苦活;再者說,在此過程中圍繞“撫育孩子”所產生的各種理念、方法爭執時有發生,這在客觀上使得“被責怪”的老年人陷入了一種吃力不討好的消極循環之中……
通常,老年人幫兒女帶娃,幾乎必然意味著離開熟悉的生活場景而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因為這種突兀的空間轉化,老人們必須經過一個再適應和重新社會化的過程。背井離鄉的老人們,在陌生的城市中其實很難找到新的朋友,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消遣娛樂方式。于是,繁重枯燥的帶娃任務,儼然就成為了生活的全部內容。置之于這種大背景下,出現情緒障礙的老人數量增多并不令人意外。
很多老人在好不容易把家里的“大寶”拉扯大之后,緊接著又要面臨著帶“二寶”的艱巨職責——由好不容易“卸下重負”旋即卻又馬上“神經緊繃”,這種短時間的大起大落,給老年人造成的精神壓力很可能是摧毀性的。在很多家庭中,由于年輕人習慣性的甩包袱,老人被迫擔起了帶孩子的過多責任。就此,所謂的“隔代撫養”本質上已經由“代際合作”變成了一種“代際盤剝”,這可說是另一種形態的“啃老”。(原標題:蔣璟璟:隔代撫養別成另一種“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