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經濟的根本特征是產業集群和城市群的結合,而其背后是市場、交通信息三層網絡的集成。廣東要對照“國家所需、香港所長”,找一找“廣東所短”,明確一下市場、交通、信息三層網絡的短板。廣東要做的就是急國家所需,揚港澳所長,知廣東所短,盡廣東所能。
從3月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研究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到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在香港簽署,灣區研究在短短數月間成為“顯學”。
而在灣區經濟尚未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十余年間,粵港澳一批區域經濟學者就已經在研究。廣東省政府特聘參事、廣東省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陳鴻宇是較早研究灣區的區域經濟學者。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了陳鴻宇,探討時下灣區經濟研究的熱點問題。
陳鴻宇認為,灣區經濟的根本特征是產業集群和城市群的結合,而其背后是市場、交通信息三層網絡的集成。當前,粵港澳地區的這三層網絡均存在碎片化問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就是要形成三層網絡的密度和厚度,既需要推動三地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硬對接”,也需要推動文化、制度方面的“軟對接”。
陳鴻宇強調,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所需,要揚港澳所長,知廣東所短,盡廣東所能。(原標題:陳鴻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要揚港澳所長 盡廣東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