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54家上市公司的半年報業績預告出現了變臉,即一個很亮麗的業績預告之后,要么是在真正半年報公布后直接打臉,要么是修正成為不佳的數據。這樣的業績預告至少是不嚴肅的,甚至有欺騙投資者的嫌疑。
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是干什么用的,是為了防止半年報突然出現太好或者太差的業績,讓投資者突發驚嚇或者驚喜,然后引發股價非理性波動,如果事先能夠打個預防針,讓投資者有個思想準備,那么就能夠讓股價表現相對穩定,不會出現大幅震蕩的走勢。業績預告正是干這個用的,即讓投資者事先有個思想準備。
換個比喻,假如一個小孩子考試沒考好,回家跟媽媽說:“媽媽,我這次沒考好,你生氣嗎?”媽媽肯定是不開心的,但是想到孩子是自己生的,也就不會過度憤怒,然后孩子拿出不及格的試卷,媽媽也就能接受了,這總比直接拿出不及格試卷的沖擊要小很多。
但如果孩子這樣跟媽媽說:“媽媽,這次考試我發揮特別好,你開心嗎?”然后媽媽心花怒放地準備看分數,結果孩子拿出了不及格的試卷,此時孩子挨揍的概率就大幅提升。
咱們的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也是這樣,你可以先告訴投資者這次的業績是好還是不好,然后到正式報告再詳細說明,但絕不能本來業績不怎么樣,卻非要給出一個漂亮的業績預告,這樣做的后果,只能是讓投資者追高買入股票,然后等到修正業績或者公布正式報告之后被嚴重套牢。
本欄認為,如果上市公司真的拿不準上半年的利潤水平怎么樣,你可以給出一個相對寬泛的范圍,或者明言:今年上半年影響業績的因素太多,本公司無法預計利潤水平如何。這也是個負責任的態度,真不能拿業績預告當兒戲,信口開河。投資者是要據此買賣股票的,按照不嚴肅的業績預告投資,投資損失誰來承擔?
如果僅僅是當成兒戲,這還只是態度問題。但如果公司本來業績不怎么樣,有大資金想高位撤退,聯合上市公司高管可以給出業績良好的業績預告,那就是欺詐了。雖然證監會很難找到證據證明業績預告的出入與其他資金的交易目的有無關聯,但作為能夠影響投資者重大決策的業績預告,還是應該從嚴管理。對于上市公司業績預告與后面的修正數據或者最終數據發生過大分歧,甚至是由盈變虧、由虧變盈的方向性轉變,如果上市公司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說明在這期間發生了什么不可預料的事件,否則上市公司高管就應該受到責罰,情節嚴重的還要負責陪償投資者的相關損失,這也是信息披露的嚴重問題。(原標題:周科競:業績預告豈能當兒戲)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