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9日,我寫過一篇時評《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時代終結》,現在看,終結的不僅僅是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而且還終結了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行為。8月4日晚間,央行發布《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2017)》,報告強調:“在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購房同時,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停止對落后產能的金融支持。”“停止對落后產能的金融支持”我們暫且不論,“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誰都知道,沒有了銀行信貸的支持,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與投資行為是難以為繼的,尤其是到了今天這樣一個高房價時代更是如此。近一年來,我們看到或感受到的房地產政策是限制投機,抑制資產泡沫;現在我們馬上就會感受到,中國樓市的投資行為也會受到嚴格限制。我們想象一下怎樣才能抑制投資行為呢?或者說怎么區別你買第二套住房是改善居住而不是用于投資呢?自然是你要在買一套的同時要賣掉一套,只有這樣你才能拿到貸款。
這讓我想起香港金管局在去年年底為抑制房地產投資行為出臺的政策。去年11月4日下午,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從11月5日起向買入第二套住宅的香港永久居民征收15%的印花稅,香港房價和房地產股票遭受重挫。有意思的是,這個政策的附帶條款是:如果居民在買入第二套住宅的半年內賣出首套住宅,特區政府可退回這15%的印花稅。請注意:一邊限制買,一邊鼓勵賣。特區政府把握的投資與居住的界限也只能是你最終只有一套住房。
今年4月19日的時候我還寫過一篇文章《現在,我們終于看到房價拋物線的頂端了》,我在這篇文章中說:“也許有些人還是不相信或者不愿意相信房價已經到頭,認為政府對房價的調控緊過一段還會放松下來,持這種想法的人這回一定是錯了。”因為政府這回是動了真格的,除了堅守“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理念外,正在研究制定保證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就是長效機制之一。
“因為中國房地產的歷史較短……所以我們沒有見到過拋物線的右邊;因為沒有見過拋物線的右邊,所以我們就固執地認為房地產會一直漲下去,別說不相信拋物線有右邊,甚至不相信拋物線有頂端……現在,我們終于看到拋物線的頂端了。”這也是我在4月19日那篇文章中寫的話,也就是說,一旦銀行不再給投資或投機購房貸款,不僅從購房端上終結了樓市投資時代,而且從價值端上終結了樓市投資時代,房屋價格不再上漲還有投資價值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