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據證券時報今日報道,本周一以來,以各種理由停牌的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一部分是因為股價持續下跌導致大股東股權質押出現了平倉風險,但還有一部分,則是以“擬披露重大事項”“籌劃重大事項”“重要事項未公告”等為理由停牌,市場因此質疑上市公司一跌就停,實屬“跌不起”。統計顯示,截至目前,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約有270家公司處于停牌狀態。停牌超過90天的股票近50只,停牌時間最長的為*ST新億,連續停牌天數已經達到了396天。
股票停牌的初衷,是防止正在籌劃或進行的上市公司重大活動事項導致股價的大幅波動,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但政策卻被有心之人給念歪了,為躲避股價下跌而含糊其辭停牌不是上市公司實施停牌的正當理由。長時間以來,A股不僅存在隨意停牌的現象,停牌程序不規范、停牌時間過長、停牌期間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現象更是時有發生。停牌公司數量過多勢必導致大量籌碼被鎖定,會降低資金和資源流動與配置的效率,而長期停牌,投資者在喪失基本交易權利的同時,還不得不承擔投資機會的損失。特別是在A股已納入MSCI指數的背景下,停牌因素直接影響著境外投資者對A股的參與,以及MSCI是否擴大納入A股比例等問題。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