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面提升信息技術支撐和引領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能力,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教育部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基礎能力明顯改善,落實“三通兩平臺”建設要求,90%以上的職業院校建成不低于《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要求的數字校園,各地普遍建立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
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技能人才在人才隊伍建設中占有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而職業教育則承擔著培養技能人才重任。近日,哈爾濱技師學院副院長李軍,哈爾濱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迎,哈爾濱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業務專員、研究員杜曉琳就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當前,亟須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升職業教育內涵發展水平,發揮職教集團(聯盟)的引領作用,健全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完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
加強產教融合 發展“大職業教育”
談及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李軍以哈爾濱市為例說,一是職業教育資源不斷整合重組,質量持續提高。二是專業日益完善,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三是政策措施接連出臺,經費投入逐步增加。四是培訓基地建設不斷加強,技能競賽成績突出。五是校企合作穩步深化,職教集團初步形成。
與此同時,職業教育還存在著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職教經費投入不均衡;職業院校基礎能力不足,內涵發展水平需要提升;職業教育尚未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產教深度融合不夠;職教集團(聯盟)雖初步建立,但引領帶動作用不突出;社會服務不到位,技能人才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像美國、瑞士、德國及新加坡等國,分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崩钴娊榻B,例如,美國的“普職融合的單軌制教育模式”、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瑞士的“三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新加坡的“立交橋”式職業教育模式。
總結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經驗,李軍認為主要呈現以下幾方面的特點:一是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協調發展,互通互認,并與終身教育一脈相承;二是尊重技能人才已成為社會廣泛共識,學習技能受到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青睞;三是產教結合是確保職業技術教育成功的唯一途徑,發揮學校和企業雙重主體作用,形成校企深度合作培養模式;四是建設面向大眾的“大職業教育”,終身學習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面向大眾是職業技術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歸宿。
完善規劃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張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要更好發展職業教育,亟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是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做好職業教育頂層設計。建立健全由政府、學校和行業、企業參加的合作協調機制,加強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增強對重點招商企業、新建重大項目用工需求的預見性,建立合作培養機制。二是以服務發展為宗旨,完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值得注意的是,專業設置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做大做強傳統專業,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設置。三是以就業為導向,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樹立大職業教育理念,利用“訂單式”培養創新辦學模式。構建中職高職銜接、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溝通、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協調發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互通,公辦民辦共同發展。
其次,加強職業院?;A建設,全面提升內涵發展水平。張迎表示,一是以專業建設為平臺,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更新辦學理念,優化專業設置,提高辦學質量,打造特色專業。實現專業對接產業、課堂對接車間、課程對接工藝,確保實訓基地建設的實用性、生產性和輻射性。二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快師資培養體系內涵建設。優化教師年齡、專業結構,支持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匠大師任專兼職教師,健全校企人才雙向流動互聘機制。三是堅持以德樹人,重視學生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培養。四是以實行職業教育年度質量報告制度為載體,全面提升職業院校內涵建設水平。(原標題:產教結合 亟待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