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而且到了離開的時候,我家樓下的自助圖書館由此進入抑郁狀態。我分明聽到了夾雜著諸多情愫的那一聲“哎”的嘆息……旋即我悵然地想到,原來它已經默默陪伴我們十年。
最早知道它要離開的消息,是今年7月份。深圳圖書館的公告說,由于設備老化,且已經到達服務年限,編號第1到第41號的第一代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從2017年7月7日起陸續停止服務,進入更新、調整階段。我家樓下的這部機器,恰好就在這批待更新的序列中。 截至2015年底,深圳市自助圖書館數量達到240臺。越來越多城市街頭出現自助圖書館,為了爭個誰先有誰模仿,引來網民爭吵。更多人不知道的是——自助圖書館及其服務體系起源于深圳。深圳市內某些地段,新一代自助圖書館已經更換完畢投入使用。它們看上去嶄新、氣派、功能更加完備。而我更關心的是,我家樓下的這臺機器,是否能夠原址換新機,工作人員答復我不一定。樓下的機器已經清空斷電,它落寞地站在角落里,圍繞它發生的鮮活圖景不再,我真不愿意,它就這樣被“拋棄”……
我想,還是會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對它充滿感情。
如果,機器能夠在與人、與物質世界經年累月的相處中獲得靈性,我寧愿相信樓下的這部機器,它(他)是位博愛的、寬容的、成熟的中年男人。它的整體是一個立方體造型。正面的玻璃櫥窗占據了很多面積,櫥窗后面正是他的內在。滿滿當當的書籍,在這里被分成上下三層排列著,冷靜、堅定、充盈。機器右側有顯示屏、按鍵、借書、還書的操作臺。還有出入鈔票的小窗口,有點類似銀行ATM機。右側下部則是裝入書籍又拿出來的操作口——當然,這個口僅限工作人員使用。在機器另一側,有供讀者查詢用的電腦、鼠標,鼠標是銀色的不銹鋼滾珠。
每天上午十點前后,車身上印著深圳市圖書館的工作車會??吭谶@棟樓路邊,車上下來兩位工作人員,他們抬著藍色的塑料大筐,筐子里裝著即將被投入機器的書籍。來到機器前,拿出專用的鑰匙,打開操作口,按下某個按鈕。排列在書架上的書本,像接受檢閱的士兵,列隊從頂部下到底部,以便工作人員更換、翻檢、維護。讀者預約的書,也是這樣被放進機器,隨后預借者便會收到短信——在幾號機器,預借的書籍已到,請及時取走,否則將向其他讀者開放。讀者能從這里借到的,不僅限于機器內部的書,圖書館的配套服務,讓這部機器的“肚量”接近無限大。
每天上午,工作人員維護這臺機器的十幾分鐘時間里,圍觀的人們得以一窺機器內部,這里的氣氛熱烈得就像在過節。老人在孩子的牽絆下迅速圍攏。每次使用機器借書、還書,必定引來旁邊玩耍的人們的圍觀。強烈的好奇心讓孩子睜大雙眼,發出贊嘆。有些孩子甚至伸出手來,躍躍欲試,想要幫助借書操作的人按按鍵盤,或者想幫他們把要還的書推回那個神秘的孔洞。
這樣的機器,在我居住的小區有兩臺。它所提供的,除了借書閱覽的功能,還有一種生活方式。它讓人們瑣碎的、日常的、忙忙碌碌的生活,有了一點不一樣的氣息。它讓社區住戶們炒菜的油煙味中多了幾絲聞不到的書香味兒。
我有個武警朋友,他長年駐守在觀瀾的一處山上。山上的生活枯燥單調,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領導,于是他向駐地政府相關部門申請了一臺自助圖書機。經過幾個月繁瑣的手續、審批,藍色與銀色搭配的機器終于被安放在操場一角。它將在士兵的訓練之余,給他們帶去寄托。
每到假期,樓下自助借書機里增添了許多適合孩子的書籍,應景應時。而當我把從圖書館借來的厚重的書本,通過這臺機器再一一還進去,我的借閱過程由此高效省力。(原標題:馬虹玫:別了!自助借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