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公布的5月份財新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已經跌至49.6,不但比預期差,更是11個月以來首次跌入了50以下收縮區,反映制造業表現倒退。就此數據,財經的經濟學家認為,經濟下行趨勢已經基本確立,“穩中難以持續。但是,國家統計局的官方PMI則不同,與上一個月持平為51.2,只是大企業表現略為放緩,中國中小企業反之在加速擴張。
可以說,只要中國房地產市場增長有所下行,或房地產調控政策一旦有所效果,那么中國經濟增長立即會見頂回落。這是中國的“房地產化”經濟不可改變的邏輯。可以看到,在中國經濟增長今年一季度創近年來新高之后,由于房地產的銷售開始下降,國內4月份主要經濟數據基本上都遜于市場預期。這也預示了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將會放緩。有分析認為,也正是這種情況,這已經成了境外市場看淡中國經濟前景和債務風險上升的重要理由,也是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趁機調低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時機。
這種市場態勢不僅可能影響中國股市全面走低,影響中國的匯市與債市的風險增加,也可能影響到政府的金融市場政策的調整。因為,從幾年來的情況來看,中國政府金融市場政策的左右徘徊已經成了一種常態。即先是出臺刺激經濟增長金融政策,當經濟增長回升及投資過熱時,又來一次宏觀經濟調控。幾年來金融政策基本上就是這樣的循環往復。比如2010年整治地方政府融資平臺,2013年整治商業銀行的非標準化投資產品,2015年整治非法融資配資,最后當遇到經濟增長下行時,這些金融市場的治理整頓很快地就戛然而止。
現在的問題是,2017年的金融市場治理整頓是去杠桿,而且中央政府三申五令把國內金融市場的去杠桿看作是今年最為重要的任務。現在經濟增長又開始下行了,中國股市的下行趨勢更是令人擔心。在這種情況下,今年中國金融市場的去杠桿是不是也如早幾年一樣也會戛然而止呢?有市場分析猜測,當前這一輪嚴監管及去杠桿也很快就會落幕。這些是市場十分擔心的事情。因為,無論是從最近政府財經職能部門官員講話基調,還是央行的新匯改、證監會IPO審批家數減少、股市減持新規等政策出臺,以及中國政府對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立即反擊和匯率政策的及時調整,就給出當前金融市場治理戛然而止的清楚信號。
可以看到,盡管由于市場上的各種因素變化,政府相關部門采取相應的應對的措施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也是必然的。只有這樣才能夠維護國家利益,維護投資者的利益,并保證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但是,一遇到經濟增長下行,治理整頓金融市場的政策立即戛然而止,如果這種情況出現,短期內是能夠穩定市場及國內經濟增長,但中長期來看,對于防控中國金融體系風險,對讓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及讓中國經濟走上持續健康之路是相當不利的事情。因為,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風險不去除,要讓中國經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之路是根本不可能的。
可以說,從十八大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府就提出要放棄粗放型的GDP增長方式,要提高GDP增長的質量及效率,因此,放低對中國的GDP增長的速度在那個時候起就達到了共識。所以,在2014年以前政府希望通過對中國的“房地產化經濟”的調整,讓中國經濟能夠走上健康持續發展之路。但是,在2015年中國股市希望催生“國家牛市”失敗后,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又回到鼓勵“房地產化經濟”發展之路上。而且這次中國政府鼓勵“房地產化經濟”的發展,不僅在于鼓勵住房投資者涌入房地產市場的金融優惠政策傾巢而出,而且當時正規金融市場旁邊存在著一個2013年起爆炸式增長起來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也正是有這樣的一個背景條件,很快地就造就了一二線城市房價瘋狂飚升的局面。這不僅讓中國的“房地產化經濟”越來越瘋狂,也讓中國金融市場的杠桿率全面上升。
可以說,這一輪中國金融體系的杠桿快速飚升,不僅表現為M2成幾倍的增長,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資產總規模快速上升,更是表現金融機構的資產快速飚升。近十年來中國金融各業的規模快速擴張。比如銀行業十年來其資產規模由50萬億元上升到236萬億元;保險業由不足3萬億元上升到16萬億元;信托資產由不足3萬億元上升到20萬億元;資產管理規模由3000億元上升到近18萬億元等。這樣不少是一般統計指標無法估算出來風險指標,或中國影響銀行風險。最近,麥肯錫估計目前中國的影子銀行規模達到近68萬億元。
也就是說,如果政府還是為了保證GDP的增長而放棄當前中國金融體系的去杠桿,那么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的高杠桿風險不僅沒有去除,反之新的加杠桿風險而積累。更為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一直在認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是可控的,中國短期內不會因金融杠桿率上升而引發金融危機。其實,這才是中國金融市場最大風險。因為,這不僅在于中國這種特殊的金融體系是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爆發金融危機,沒有一點經驗可借鑒,而且在于任何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并非依賴個人意志而發生的。
如果再加上當前國內外市場變幻莫測,隨時都有可能重大事件發生,比如美國這個月加息及貨幣政策收緊,歐洲經濟形勢變化,新興市場的動蕩等因素,6月份中國經濟數據更是遜于市場預期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中國金融市場的風險。對此,政府如果不能夠在保經濟增長及去杠桿之間選擇好其優先順序,中國金融市場所面臨的風險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