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除了我之前說到的“漂亮50”外,中小盤股、創業板、次新股都大幅殺跌,這已經不是股災3.0PLUS了,確實是股災4.0。而且屁股(市值)越小,跌幅就越大。看,屁股最小的次新股,今天又是跌5%。
很多朋友來問我,最近$創業板指(SZ399006)$ 都跌這么多了,是不是該開始做創業板網格了?今晚就來詳細聊聊我的看法。
創業板目前是高估值還是低估值,有兩種說法:
1、目前的創業板平均市盈率還在100,泡沫巨大
2、目前的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只有38.41,已經相對低估
其實這兩個人的說法都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100的是創業板綜。指數成份由634只創業板股票組成,還包括了剛上市不久的新股,指數估值當然居高不下。
創業板目前平均市盈率只有38.41的是創業板指。指數成份固定是100只創業板股票,每年的1月、4月、7月、10月由交易所進行成份股的調整。
我們準備用來網格交易的品種是$創業板(SZ159915)$ ,跟蹤的是創業板指而不是創業板綜,所以看創業板綜是沒有參考意義的。
由于創業板指里的一些權重股,會拉低整個指數的估值。首先要排除掉最大的權重股--溫氏股份。之后看PE不要看加權平均值,要看中位數。
下面就是去掉溫氏股份后的創業板指PE中位數走勢圖:
以史為鑒,創業板指其實真的不算貴了,估值的確是位于相對低位。但關鍵的還是要看整個市場的風向。風來了,豬也能上天。風不來,鳳凰也只能是土雞。
在2012年底的時候,互聯網+的概念橫空出世。創業板里就包含著大量的互聯網企業,他們通過不斷地講故事,吸引著大量資金抱團。2012年底-2014年,是屬于創業板的結構性牛市。樂視網也是從那個時候成功跑出來了的。
牛市的時候都有些很牛逼的說法:A股的創業板未來就是美股的納斯達克。
股價不斷創新高,估值也進入了高估值區間怎么辦?資產并購重組啊。譬如已經到200PE了,就去并購一家只有20PE的。平均之后,PE就能降回100PE了。
美其名說自己公司去年的業績翻倍,大家可以繼續炒繼續嗨。那時候不懂的人,還以為股票只要停牌了,出來之后肯定就是連續幾個漲停板。在這樣的風口下,又撞上了“杠桿牛”,創業板一下子就翻了6倍,成就“神創板”之名。
但現在的風向早就改變了。雖然互聯網+的概念仍在,但領導更強調的是“脫虛向實”,搞好實體經濟。資金不再抱團在創業板了。
最關鍵的是年初的時候,上市公司資產并購重組已經被限制了。沒有了并購重組,創業板也就編不出好聽的故事,只能是慢慢地殺估值了。
昨晚有朋友問我,做網格要怎樣才能提高下跌到滿倉破網的抗性。很簡單,在品種估值相對低位的時候才開始做網格。否則在5000點就開始做網格,給個鐵絲網你也兜不住。
創業板網格我已設計好,但時機尚未成熟,各位朋友要耐心等待。屆時我摔杯為號,一齊扣動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