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為您帶來最新的金融資訊。
因為在年報中展示10轉10派10(含稅)的利潤分配預案,中國國旅(601888)“頂風”推高送轉的舉動,也遭受到了上交所的問詢。事實上,市場對中國國旅行“注目禮”的并不是只有其高送轉分配預案,還有證金公司連續三個季度的增持。
2015年年中A股出現劇烈震蕩,以匯金公司與證金公司為代表的“國家隊”紛紛進場維穩。當年證金公司以持股2919萬股占總股本比例2.99%現身于中國國旅的三季報中,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去年二季度末。從去年三季度開始,證金公司增持中國國旅股票,三季報顯示持股從2919萬股上升至3142萬股。2016年報顯示其持股又有變化,持股已上升至3416萬股。而今年一季報該數據再顯變化,證金公司以3709萬股占總股本3.80%比例位居中國國旅第三大股東。
透過K線圖分析,2015年證金公司增持中國國旅的成本應在50元以上。如果說證金公司去年下半年的增持是出于攤薄成本需要的話,那么今年一季度中國國旅表現良好,股價最高曾上摸60元,證金公司增持是為了攤薄成本的說法很難站住腳。因此,增持的背后,或不乏“炒作”的成分在內。
因為“國家隊”的身份,證金公司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中的進出頗受投資者關注。在股市維穩期間,證金公司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且,由于2015年年中股市處于非常時期,證金公司等“國家隊”增持股票亦是“胡子眉毛一把抓”,除了現身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外,甚至還出現了“一不小心”晉身為梅雁吉祥(600868)第一大股東的“鬧劇”。
證金公司進場維穩,最終退出也是很正常的。比如證金公司早已從梅雁吉祥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比如一季報顯示,2016年報中持有2.49億股萬科股份的證金公司退出前十大股東之列;同樣,2016年報顯示持有1.25億股的證金公司,亦從格力電器(000651)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不過,在證金公司從多家上市公司中上演“退退退”時,另一方面亦在大舉“買買買”。
如證金公司今年一季度增持工商銀行(601398)6797.63萬股,持股數量增至46.3億股,位列該行第四大股東;增持建設銀行(601939)1435.35萬股;增持交通銀行(601328)2892.63萬股。據統計,證金公司一季度對11家原持有上市銀行進行了增持,且“突擊入股”江蘇銀行(600919)與貴陽銀行(601997),但證金公司在大舉買入銀行股的同時,也對諸如農行、中行以及光大銀行(601818)等實施了減持,且減持股份數量并不少。
如果說證金公司對銀行股情有獨鐘的話,那么大肆減持農行、中行等股票似乎說不通。而且,證金公司在銀行股中在進有出,特別是在股市并非處于非常時期,因此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個中“炒作”的成分更多。與之佐證的,除了中國國旅外,還有證金公司今年一季度增持股價高高在上的飛科電器。
證金公司主要業務職責范圍其實是為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提供轉融通服務的,這才是其“主業”。至于股市維穩,則是股市處于非常時期的一種非常選擇,也因之擁有了“國家隊”的名號。而且,如果今后股市出現劇烈震蕩的話,那么證金公司還將會以“國家隊”的名義進場維穩。
由于證金公司買入股票的資金主要來自相關銀行等方面,因而亦是有資金成本的。而在維穩期過后,或者說股市步入平穩狀態后,證金公司從相關上市公司中退出也正常不過。另外,由于需要承擔資金成本,也要求證金公司能夠以獲利的方式退出。事實上,像證金公司從萬科退出時,個中獲利應該不小。
但是,以證金公司本身的職務定位“國家隊”的身份,如果經常在市場上進出,尤其是假如參加對相關個股的炒作,筆者以為值得商議。經常進出與炒作個股的舉止,與證金公司的職責定位不符,與其“國家隊”的身份不符,也與其維持的形象不符。而且,頻繁進出,也特別容易引發個股股價的波動,進一步發生風險。更重要的是,上述行為還存有與民爭利的嫌疑。而中小投資者在“國家隊”面前,顯很明顯的是處于下風的。
更多資訊詳見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