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在通道業務逐步收縮的大趨勢下,信托公司對慈善信托業務興趣漸濃。
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共有82條慈善信托備案數據,財產總規模達9.52億元,今年備案項目達到15個。據了解,隨著中國慈善事業的蓬勃發展,國內基金會與慈善機構的資產存量已超過2000億元。
信托行業資深分析師袁吉偉對記者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實施以來,大力促進了慈善信托發展,在扶貧等方面不斷發揮積極作用,信托公司參與積極性也被激發。
“不過,目前慈善信托等稅收優惠問題還沒有解決,慈善信托目前仍以機構委托人為主,社會公眾參與少?!痹獋ブ赋觯芡腥巳砸孕磐泄緸橹?,還需要基金會等慈善組織參與其中,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受托人群體。
慈善信托迎發展契機
中國慈善聯合會此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慈善信托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24家信托公司和7家慈善組織成功備案了44單慈善信托產品,初始資金規模6.94億元,合同金額規模7.89億元。
該報告指出,從期限結構來看,2017年備案的44單慈善信托產品中,設立無固定期限的有9單,5年期以下的有8單,5年期以上(含本數)10年期以下的有6單,10年期及以上的有12單,永續性的有7單。其中,5年期以上及永續性的慈善信托占比高達56.8%,顯示出慈善信托持久性的特征。
記者獲悉,目前大部分項目的受托人都是信托公司,同時也包括部分社會公益基金等主體。此外,一般來說,單只慈善信托的規模最低至1萬元,最高達數千萬元。
以2018年備案的項目來看,目前規模最高的是山東國際信托的“國資惠農慈善信托”,財產總規模達2000萬元,用于資助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扶貧開發或救助等扶貧、救助慈善項目。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慈善信托多數由信托公司創新與研究職能部門牽頭,也有信托公司內部專門設立慈善信托部,已有股權慈善信托、雙受托人慈善信托、家族+慈善信托等多種類型的業務模式。
袁吉偉向記者表示,中信信托、長安信托、華寶信托等都在嘗試該項業務,不過目前慈善信托還不是盈利業務,以公益為目的,所以信托公司獲取的報酬很低?!翱梢哉f,很多項目仍處于前期的品牌塑造和業務規?;A段?!彼麖娬{。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