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再隱秘的形跡,總有現形的一刻;再精明的運作,也有失算的時候。十余年間搭建了萬億帝國的“中植系”,正在走向命運的“三岔口”。
3月12日,中融信托易主的消息令市場震動。按照初步方案,經緯紡機將以55.8億元的對價,收購中植系所持中融信托33%股權。交易完成后,經緯紡機將成為中融信托絕對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超過70%。
可查資料顯示,迄今為止,中植系的萬億金融、資本版圖中,包括A、H股在內,持股的上市公司共計超過30家,并布局了期貨、基金、保險,以及數十家租賃、典當、小貸、PE、財富管理等類金融企業。
低調、神秘,是中植系最玄幻的迷彩。其究竟擁有哪些公司、如何運作,至今難窺全豹。但從最初的隱身潛行,到一手資產、一手股權的左右互搏式資本運作,中植系身上的迷霧逐漸消散。作為資金血脈,從2008年開始,中融信托就為中植系的資產提供資金支持,并“催肥”質地本不甚佳的資產,最終以高價送入資本市場,或者由中融信托直接在資本市場接盤。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如今失去信托輸血,監管行動箭在弦上,曾經無往而不利的中植系,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中植資本帝國
短短十年左右,橫掃A、H股兩大資本市場,構建至少25家上市公司的龐大資本帝國,中植系堪稱前所未有。
中植系在資本市場最近的一次出擊,是獲得*ST準油控制權。2月3日,中植系控制的湖州燕潤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燕潤投資”),以溢價94%、9.08億元的最高價,拍得*ST準油5574萬股,獲得23.3%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
入主*ST準油,也揭開了中植系最新的資本版圖面紗。隨后披露的權益變動書顯示,包括*ST準油,中植系控股、持股5%以上的A、H股公司,數量已經多達25家,其中5家處于控股地位。
根據公開信息,截至2月8日,中植系持股5%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共計多達22家。其中,持股、擁有表決權比例超過30%的有1家,為宇順電子,除了直接持有17.19%股份外,還有22.11%表決權,合計達到39.3%。但這與宇順電子1月10日披露的表決權數據存在差異,按照該數據,中植系的表決權只有2.81%。
除了*ST準油之外,持股比例超過20%的,還有3家,分別是康盛股份、美爾雅、三壘股份,持股比例分別為23.76%、20.39%、29%。而持股比例10%以上的,更多達8家,具體包括超華科技、浙商中拓、寶德股份、荃銀高科、金洲慈航、法爾勝、三星醫療、達華智能,持股比例分別達15.03%、13.46%、18.17%、16.45%、17.98%、15%、10.52%、18.56%。
中植系還在港股市場有所布局,其是中植資本國際、康華醫療、老恒和釀造三家H股公司的重要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73.66%、6%、12.549%。
在這總計25家上市公司組成的龐大體系中,中植系處于控股地位的,目前已達到5家,分別為*ST準油、美爾雅、宇順電子、三壘股份,以及處于絕對控股地位的H股中植資本國際。
在持股比例超過15%但未控股的部分上市公司,中植系與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持股差距并不大。截至2017年三季度,在康盛股份,中植系的持股比例與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之間的持股比例,僅相差5.89%。而在達華智能,中植系持股比例距離實際控制人更是只有4.83%。
部分上市公司雖未獲得控制權,但中植系已是事實上的第一股東。公開數據顯示,中植系合計持有荃銀高科16.45%的股份,而后者單一第一大股東張琴截至去年9月底持股比例只有10.72%,中植系持股也超過大北農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的12.48%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