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傍”信托求增信?信托公司遭遇“李鬼”!1月9日,百瑞信托在官網發表鄭重聲明,發現上海百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多個宣傳平臺上違規使用與“百瑞信托”有關的信息,要求其撤銷或刪掉與“百瑞信托”有關的信息,并提醒廣大投資者警惕此類名稱近似公司誤導投資者的違法行為。
信托公司被不法分子盯上“冒名頂替”的例子屢見不鮮,記者發現,去年至少有9家信托公司在官網發布過澄清聲明,其中,部分涉及借信托名義進行產品虛假宣傳,而更有甚者,則有詐騙的嫌疑。
利用名稱近似
誤導投資者
今年1月9日,記者發現,百瑞信托在官網發表鄭重聲明,發現上海百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多個宣傳平臺上違規使用與“百瑞信托”有關的信息,要求其撤銷或刪掉與“百瑞信托”有關的信息。
工商資料顯示,上海百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初始股東中包括百瑞信托,但是百瑞信托在2015年已經退出。
百瑞信托在上述聲明中稱,百瑞信托已于2015年9月7日對外轉讓所持有的上海百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權,與上海百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無任何關系。并已明確要求上海百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進行形象和產品宣傳時,不得再利用“百瑞信托”字樣為其業務進行信用背書,并要求其從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平臺上撤掉或刪除與“百瑞信托”有關的信息。
最后,百瑞信托也對此等行為表示了“零容忍”的態度,措辭也頗為嚴厲:“對于任何冒充我司名義或者故意利用與我司名稱近似誤導投資者等違法及不正當競爭行為,我司將堅決采取法律手段以維護我司以及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百瑞信托此次行動當機立斷,效果也頗為顯著。本報記者查閱上海百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官網發現,確已找不到帶有“百瑞信托”字眼的相關信息。
信托公司
出手打“李鬼”
遭遇信托“李鬼”,這也是不少信托公司都經歷過的事。記者發現,今年有北方信托、國投信托、華澳信托、湖南信托、華鑫信托、上海信托、廈門信托、新華信托、中海信托等9家信托公司在官網公開發表過聲明打擊冒用假信托公司、假信托產品等手段誤導投資者的行為。
其中,最常見的莫過于借信托公司及信托計劃之名進行虛假宣傳。北方信托、華澳信托、國投信托、中海信托都遭遇過類似情況。主要包括假借某信托公司之名進行宣傳或發行產品、冒用信托公司及信托產品名稱、假稱產品將認購某信托計劃,及某信托公司將對產品進行增信等等。
去年12月份,湖南信托在官網發布公告,指出公司接到客戶反饋,有不法單位或個人假借我司員工名義以電話、短信等方式對外推介、宣傳或銷售非我司理財產品,以此募集資金。對此,湖南信托表示,公司迄今為止并未授權或委托任何機構及個人推介或銷售非公司的理財產品,并提醒投資者所有理財產品均以公司財富中心、官方網站、官微公布信息為準。
對此湖南信托相關負責人也曾對記者表示,的確曾有兩名“理財產品銷售人員”打著“湖南信托工作人員”的名義向投資者推介私募理財產品。在投資者向湖南信托財富中心反映情況后,湖南信托迅速組織進行核實,發現該人員并非公司員工,推介產品亦非湖南信托發行的信托產品。不過,對于這兩名人員的真實身份尚未確定,既可能是小型私募公司的工作人員假借信托公司的名頭推介自己公司產品,亦不排除虛構身份私設產品進行金融詐騙的可能性。
有信托業內觀察人士指出,第三方之所以愛鉆信托公司的空子,一方面是由于信托計劃收益高、風險低的特點,安全性好,目前仍是比較受歡迎的投資理財產品;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托屬于私募性質,很多信息并不公開,大部分人缺少了解信托的途徑,這就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不過,隨著中國信托登記系統上線,信托產品獲得獨立唯一的編碼,這些新措施將有效阻礙“李鬼”信托的出現。中國新登的最新消息顯示,集合信托產品基本信息的公示效應正在持續顯現,越來越多投資者通過中國信登官網查詢21位數產品編碼及產品基本信息。自去年9月18日發生首筆集合信托產品公示以來,截至12月底,共有1472筆集合信托計劃產品基本信息在官網進行公示。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