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多家信托暫停通道類業務?通道費率將上升?導讀“今后通道業務的出路是要么不做,要么提高收費。其實監管本身也不鼓勵通道,如果因為做一單而被罰,根本犯不上,業務資質、聲譽都會受到很大影響。顯性和隱形成本都在上升,肯定要提高一些費率。”
記者獨家獲悉,近日華東地區一家信托公司下發《關于暫停通道類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暫停了通道類業務。其中所指通道業務是為其它金融機構或其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范圍、杠桿約束等不符合監管要求的事務管理類信托。
這并非第一家暫停通道業務的信托公司,此前中信信托承諾,在2018年銀信通道業務規模只減不增。同時將積極與存量銀信通道業務合作方溝通,爭取提前終止部分業務。
截至目前,業內對2018年信托關鍵詞基本形成共識,即“壓通道”。1月10日,一位華北地區信托公司副總經理稱,從長期來看,“壓通道”業務是好事,可以倒逼信托公司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但短期來講,不知道市場承壓能力如何,因此去杠桿的度很關鍵。
“信托業務無非是資金端和項目端,目前項目端比較好找,因為銀行通道業務減少了,項目端缺資金的企業增多,但是來源端沒有資金可能也沒法做。當前各家銀行資金都緊,所以信托公司應提升主動營銷客戶的能力。”前述副總經理稱。
上述暫停通道業務的華東地區信托公司要求,下一步鼓勵業務部門在符合監管要求和風控標準的前提下,積極開展主動管理業務,以及資產證券化、家族信托、公益信托等創新型事務類信托業務和發揮信托制度優勢的本源業務。
據記者統計,該公司2016年末被動管理類業務占比約6成,這一比例在業內并不算高。業內分析人士稱,暫停通道業務規模影響大于收入效應,體現為信托規模增速可能會出現下滑,不過基于通道業務費率較低,對收入的沖擊不會特別明顯。
通道暫停并非個案。“各家策略不太一樣,覺悟較高、通道沖得太猛、監管提示過的公司可能就停了,其他可能會試探性做一些業務。”前述副總經理稱。
1月8日,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認為,“去通道,服務實體”行業發展要求將會進一步深化,預計信托業資產規模增速將明顯回落,絕對規模可能首現下降,甚至有可能跌破22萬億元大關。
“通道業務的高速增長預計難以為繼,信托資產規模拐點隱現。”國投泰康信托研究發展部和晉予也持相同觀點。
“今后通道業務的出路是要么不做,要么提高收費。其實監管本身也不鼓勵通道,如果因為做一單而被罰,根本犯不上,業務資質、聲譽都會受到很大影響。顯性和隱形成本都在上升,肯定要提高一些費率。”1月10日,華北地區信托公司研究人士稱。
他進一步表示,不排除有個別通道規模較小的信托公司仍沖規模,但肯定是短暫現象,如果通道增速過快,監管肯定會有所反應。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目前通道費率已經開始抬升。“有銀行朋友說,目前有合作信托公司開始提價,咨詢我是不是普遍現象。”華北地區一位信托公司高級經理稱。
“我們現在做通道業務第一是提高費率,第二是挑嚴格合規的項目。去年通道費降到千一點幾,今年預計有千三。”前述副總經理稱,“做到千一基本不賺錢,因為還要繳納保障基金,就存粹是沖規模。”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