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兩年前銀行高管密集“出走”和更迭后,信托業在2017年也出現了較為少見的高管變動潮。江蘇銀監局日前發布批復,執掌江蘇信托多年的總經理胡軍正式升任公司董事長。至此,今年信托的高管人事變動已經超過20例。和此前多數銀行高管向互聯網金融企業跳槽不同,信托公司高管變更的原因更為多樣和復雜,其中被多位業內人士提及的一條是,行業近兩年轉型提速,有的高管離職或與其未能完成集團考核有關。
高管變動近20例
盡管還未到年末,但可以預見“高管變動”可能已是2017年信托業的關鍵詞之一。加上最新的江蘇信托掌門人變更,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行業已有11位董事長履新,包括中建投信托董事長王文津、中海信托董事長溫冬芬、東莞信托董事長黃曉雯等;另外有3位總經理正式履新。
有人履新,即意味著有人離開。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介紹,高管變動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股東更迭、集團統一調配安排、個人原因等。另據了解,以往換屆和集團內部調整導致的高管變動,占信托公司高管離職原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退休因素。今年的變動案例中,就有中海信托董事長吳孟飛退休、華寶信托董事長王成然退居二線等。
因個人原因離職的,今年也已有至少2例,包括外貿信托原總經理徐衛暉和信托業保障基金原董事長許志超。有業內人士猜測,他們離職可能與央企背景對高管限制等因素相關。二人分別去了更加市場化的寶能集團和中信資本。
轉型提速加劇人事變動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集團內部調整此前就是信托公司高管更迭的一個主要原因,但對于今年頗為密集的人事變動,還有一個因素被不少業內人士提及,便是行業的轉型提速。一位機構分析師指出,由于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升級調整,信托公司間充分競爭,監管部門對信托公司的治理水平、風險控制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經營層的管理水平是實現信托公司穩健發展的重要因素。帥國讓也指出,有的高管變動與其未完成集團考核要求有關。
中國人民大學基金與信托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進一步分析稱,變動頻繁的原因還在于,一些大型央企和國企控股信托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不是通過市場規則產生,而是更具行政安排色彩。控股股東對信托行業專業性強、金融特質非常鮮明、自身規律非常嚴謹的特征認識不足,所以高管人員的配備和調動就相對有些隨意,導致出現相對頻繁的變化。
疊加近年來信托業轉型步伐較快,今年以來“八大業務分類”、信托登記新規等對行業也有不小震動,“馬太效應”漸顯。
統計顯示,近年發展速度較快、創新能力和轉型速度比較超前的信托公司,一般高管層都相對穩定。
4個月內4位落馬高官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正常換屆和集團內部調整等因素,都屬于可預期的變動,對信托公司并無較大不利影響,而有一些原因則是“超出預期”的,例如高管落馬。
長期以來,金融業是權貴最集中、最活躍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攫取財富的地方。今年的金融強監管下,信托管理者被問責甚至被帶走調查的案例也有所增加。5月,山東信托副總經理宋沖因涉嫌受賄罪被梁山縣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后被逮捕;6月,北方信托董事長王建東被天津市紀委罷免;7月,陸家嘴信托董事長常宏因嚴重違紀被組織調查;8月,吉林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也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
“高管因為受賄被逮捕,對公司的聲譽無疑會有損害,后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業務的開展。”業內人士如此評價,而其他因素下的變動,對信托公司影響不一,有的公司業務停滯不前甚至倒退,但也有些公司引入同業人才,實現業績回升,例如中融信托原副總裁戰偉宏加盟浙金信托任總裁后,浙金信托業績實現一定幅度回升,民生信托總裁張博2014年中就職后,公司去年凈利潤排名上升了3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