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信托業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金融工作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業界專家以及信托從業者如何解讀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記者就此采訪了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和中鐵信托公司副總經理兼董秘陳赤。
翟立宏:信托業轉型調整與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相吻合
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未來整體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務與四項原則,而信托公司近幾年來在行業整體層面上所作的調整轉型發展的努力與此非常一致。
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后的發展形勢看,對信托行業整體偏利好。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未來金融工作強調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信托服務實體經濟無論是形式還是效率,其本源業務或者綜合業務的優勢是很明顯的。整個金融行業中,信托這一子行業離實體經濟的距離很近。
第二,未來金融領域強調優化結構,這一結構主要是指金融體系的結構,金融體系結構要充分考慮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的關系。信托的業務形式、制度功能以及信托公司的業務架構最適合成為兩者之間的橋梁,能把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各自的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因此,信托在優化結構方面有很好的發揮空間。
第三,強化監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過去兩年,信托在監管方面做的基礎工作卓有成效,“一體三翼”監管格局在不同層級、不同范圍、不同功能架構上建立起來,是比較到位的。
第四,市場導向。信托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市場化的因素占比較大,無論是業務類型,還是運作機制以及服務方式都是離市場前沿較近的一種金融方式。尤其是未來金融領域里真正有市場化意義的創新型業務,比如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各種圍繞金融活動的增值服務,都具有市場化特點,信托在這方面有特殊優勢和積累。
陳赤:把握好四項原則 確定自身工作重點
學習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信托公司應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感,提高防控金融風險的責任感,提升深化金融改革的方向感,切實遵循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的四項重要原則,確定自身的各項工作重點。
將信托回歸本源與金融回歸本源結合起來,發揮信托擁有的綜合化金融功能和多樣化金融工具的優勢,彰顯信托具有的高度市場化的靈活性和便利性的特點,以實體經濟為立業的深厚根基,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一是積極組建并購基金,大力支持供給側的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二是積極探索和設計投貸聯動的有效模式,大力支持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的科創企業快速發展。三是積極開發資產管理業務,大力滿足人民群眾增加財產性收入的需求。四是積極推進財富管理業務,大力滿足社會對財富傳承的合理需求,遏制資本外逃,增進社會和諧和經濟穩定。
面對經濟周期波動和社會預期快速變化等不確定條件,信托業應當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步伐,構建長效的風險管理機制,不斷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一是主動進行結構調整,在風險型的融資類業務上大幅度去杠桿,大力開發收費型的資產管理和投行業務,從而改變信托公司以融資類業務為主營業務的現狀。二是在融資類業務上,提高業務準入門檻,合理設限集中度,嚴格管控信貸資金的運用,動態評估土地、證券等抵質押物的價值,并判斷其中的泡沫成分,有效控制第一還款來源,對風險苗頭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嚴防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三是在同業業務上,主動適應嚴肅監管氛圍,不搞監管套利,不搞多重嵌套,不搞抽屜協議,不亂加杠桿,不空轉營利,嚴防合規風險。四是在資產管理業務上,以最大勤勉之精神和格外謹慎之態度,履行信托公司作為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嚴防資本市場異常波動風險。五是在受托服務的事務管理業務上,做到管理信托財產、處理信托事務的唯一目的是為了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并且這一目的必須是純粹的、無雜質的,嚴防操作風險。六是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信托業保障基金機制,嚴防行業發生系統性風險。
信托業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提高信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創新信托產品品種,構建國內統一的信托產品市場,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約束機制,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一是加快推進中國信托登記公司構建信托產品發行、轉讓、流通平臺,增強信托產品的流動性,從而有助于期限較長的投資類信托產品的開發和發行,提高投資類、收費型業務在信托公司業務結構中的占比;有助于規模較大、組合投資的基金化信托產品的發行;有利于形成風險分擔機制;有助于借助和強化市場監督的力量,提高信托產品的安全性。二是加快探索“附信托企業債”等信托直接融資工具,還信托融資以直接融資的本來面目,大力支持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三是加快參與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探索與國有企業合作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降低國有企業的杠桿。四是加快開發PPP信托業務模式,轉型傳統的政信合作模式,助力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五是加快參與“三權分置”這一項農村重大改革活動,以土地信托方式穩妥推進土地經營權的規范高效流轉,大力支持屬于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三農”發展。六是加快開發消費信托、養老信托等新業務品種,大力參與普惠金融體系建設。七是加快設立慈善信托,大力支持金融精準扶貧和綠色金融。八是加快完善信托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優化股權結構,建立健全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信托公司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