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個人客戶的小微金融業務釋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多家信托公司已對小微金融業務進行戰略布局,經過先行者多年試點,小微金融業務成為信托行業業務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小微金融市場仍有較大潛力
從需求角度看,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3.23萬億,同比增長10.43%。伴隨著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調整,消費被認為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下一輪動力。從供給角度看,我國金融機構個人貸款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遠遠低于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發達國家。信用體系等金融基礎設施的不完善,造成我國針對個人的金融服務覆蓋面低、可獲得性低,從而催生了小微金融的興起和發展。從轉化角度看,伴隨著互聯網技術成熟及電商消費習慣形成而成長的年輕群體,帶動超前消費的社會風潮,將有效推升小微金融的整體滲透率。因此,小微金融作為銀行信貸等傳統金融之外的補充手段,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信托公司開展小微金融業務的主要模式
信托公司開展小微金融業務主要有以下四種模式:第一,提供放貸牌照。針對沒有放款牌照的合作對手,信托公司提供通道助貸服務;第二,配資模式。針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信貸公司,信托公司通過發行信托計劃募集優先級資金,提供配資服務;第三,ABS模式。資產方將分散的小額信貸資產打包,通過信托公司成立集合信托計劃或財產權信托計劃,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完成資產流轉和資金騰挪;第四,提供運營或數據服務。部分起步較早的信托公司,基于自身的業務運營平臺和數據積累,打造了全流程的小微金融服務平臺,為其他小微金融服務商提供中后期管理系統、風控模型、數據庫等服務。
盡管模式靈活,但面對逐漸從藍海變成紅海的小微金融市場,信托公司面臨的競爭也更加激烈。一方面,小微金融牌照的壟斷力量減弱,信托公司的融資、牌照等傳統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另一方面,隨著不同機構開始依據自身稟賦尋找在小微金融產業鏈上的功能定位,信托公司與各類機構錯位競爭、跨界竟合的趨勢明顯。
展望未來信托公司小微金融業務的發展空間
總體而言,信托公司未來對小微金融行業加大布局力度。目前,多家信托公司積極布局開展小微金融業務。在人員配備上,部分領先公司建立了超過30人的業務團隊;一些公司成立了小微金融事業部。還有一些實力較強、之前沒介入該領域的信托公司已經開始布局。
具體來看,信托公司未來開展小微金融業務更加注重以下四個方面:
資產端:由B端向C端過渡
隨著小微金融業務的市場競爭加劇,信托公司與消費金融公司、小額信貸公司的合作趨于被動。信托公司應主動介入產業鏈前端,完成由B端向C端的過渡,通過掌握基礎資產占據主動權。即信托公司可以深入消費場景,精準捕捉潛在信貸客戶,通過在消費中進行金融服務的嵌入,促使消費者通過信貸的方式完成消費交易,從而提高自身獲客能力。一是不斷向更多服務類的細分領域滲透,如教育分期、裝修分期、醫療分期等;二是在區域布局方面,進一步下沉甚至到三四線城市;三是越來越多地利用移動互聯、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降低獲客成本。
基礎設施建設:系統、平臺與專業團隊
小微金融類信托的底層資產小而分散,具有單筆金額小、發生頻率高、操作流程長、控制節點多等特點,要求信托公司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實現高效率、集約化管理。一是要搭建系統,通過系統解決小微小貸資產數量多、頻率快的作業問題,成為“小微小貸金融服務商”生態平臺的支撐;二是要構建平臺,完善合作渠道評價體系和開發策略,資產準入標準和貸后資產包管理,逐步形成資產篩選、甄別、管理和定價的領先服務體系;三是要強化團隊,形成承攬承做、系統運維、資產審查、貸后監測及信貸政策動態調整鏈條化運作隊伍。
風險控制:接入征信、利用大數據技術
一是可以積極申請個人征信牌照,通過接入人行個人征信,提升反欺詐效果,提高違約成本。二是合理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覆蓋消費金融行業的數據庫或針對細分市場的專項數據庫,降低信用分析成本,提高信用分析的效率和可靠性。三是選擇與優質交易對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積極關注交易對手的業務渠道建設情況和風控管理體系情況。
與ABS業務聯動,打造閉環
小微金融資產單筆金額小而分散,同質化高,是天然適合資產證券化的優質資產。信托公司可在掌握底層資產的基礎上,與資產證券化業務聯動,由單純的通道轉變為創造資產、運作資產和管理資產,打造完整閉環。如外貿信托,將小微金融資產對接資產證券化,作為小微金融業務的“資金渠道”,建立完整的業務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