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家信托公司近期陸續公布2016年年報。統計顯示,信托行業增資潮仍在延續,行業凈資產規模達4502億元,同比增長18%,與此同時,增資對于信托公司經營業績的提升作用已經顯現。此外,去年信托公司通道業務規模數量大增,信托業務收入與信托資產增速的差距進一步拉大。業內人士認為,相對于信托行業“去通道化”、增強主動管理能力的整體轉型方向而言,無疑是進步中的一種退步。
增資助力營收效果顯現
信托公司2016年年報顯示,與往年相比,2016年信托公司增資數量顯著增多。2016年全年共有22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資,行業凈資產規模達4502億元,同比增長18%。而2016年公告增資計劃的27家信托公司中,15家公司的原資本金規模已大于20億元,8家公司的原規模大于30億元。
中建投信托研究創新部研究員郭慧子認為,資本金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更有能力和意愿增資,通過資本擴張為進一步拓展業務和轉型提供充足空間。而信托公司增資熱潮將在增厚固有業務規模的同時,或加大行業分化。
年報顯示,凈資產增速較快的信托公司,營收增速也更快。隨著凈資產增速的提升,信托公司的凈利潤、信托業務收入以及固有業務收入的增速也得到提升。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醒,固有業務規模的增長主要依靠自身凈利潤的積累和股東注資,因而股東增資將進一步增厚固有規模。由于固有業務收入波動性大于信托業務,因此增資在助信托公司營收增長的同時,也可能為其帶來更大波動。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股東背景也是導致信托公司資金實力和營收表現有所差異的一大原因。例如,市級政府控股和地方國企控股的信托公司在注冊資本和凈資本方面相對較弱;而金融機構控股的13家公司在各項經營指標中均表現優異,說明金融機構股東對信托公司產生了較強的協同效應。
依賴通道業務受質疑
據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統計,一方面,2016年,68家信托公司共新增實收信托財產規模為12.46萬億元,較2015年增加3.46億元,增長38.42%,較2015年提高近14個百分點。但另一方面,2016年,信托行業共實現新增主動管理類信托規模3.25萬億元,同比下降14.92%。新增主動管理類信托在全部新增信托規模中的占比僅為26.11%,較2015年下降17.37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新增被動管理信托規模為8.71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7.03%。這也意味著,2016年,整個信托行業新增規模中有近八成來自于被動管理類業務。
與此相對應,信托業務收入與信托資產增速的差距進一步拉大。截至2016年年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超過20億元,同比增長24.01%,增速比2015年提升7.39個百分點,而同期信托收入增長8.75%,增速比2015年提高2.27個百分點。
郭慧子認為,這背后體現的是過去一年信托規模增長對通道業務的依賴加重。2016年下半年,通道業務回流信托。許多信托公司靈活反應,大力擴張通道類業務。在新增信托項目中,被動管理類項目規模同比增長75%,而主動管理類項目同比下降12%。相對于信托行業“去通道化”、增強主動管理能力的整體轉型方向而言,無疑是進步中的一種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