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從去年至今有價無市,買賣雙方拉鋸僵持的現狀,導致開發商銷售回款低于預期,一時間令大小開發商資金緊張并紛紛轉向信托融資。大型房地產開發商中,萬達、萬科成為2011年借助房地產信托融資規模居前的企業。
信托融資傾向一級開發商
據第一信托網統計顯示,大型房地產開發商中,2011年通過房地產信托融資規模居首的是萬達,共發行10款產品,融資額為71.76億元;排在第2位的萬科發行了8款產品,融資規模達48.93億元。此外,發行產品數量最多的是恒大地產和中國泛海,均各發行13款產品,融資規模分別為35.05億元和27.13億元。
據有關人士指出,房地產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開發商的資質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項目資質,進而影響到開發商信托產品的兌付問題。
上述信托人士稱,去年一般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多采用抵押貸款方式進行融資,由于這類公司的土地和項目儲備較多,抵押貸款成本略低。而對于股權投資類房地產信托,信托公司一般要求對項目公司控股、派遣財務總監或掌管印鑒,對項目方的限制相對較大。對于信托公司而言,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大多是一級資質,融資渠道較廣,資金可以周轉騰挪,兌付風險相對有限,因此信托資源會傾向于供應這些開發商。
事實上,在2011年發行的信托產品中,除去對開發商資質要求不高的保障房以及工業園開發項目外, 具有一級資質開發商的信托產品總規模為1137.86億元,占比高達40%;具有二級資質開發商的產品規模共619.66億元,占比為21.64%;而三級資質的開發商信托產品占比僅為7.46%。
高門檻驅除低資質開發商
此外,去年的統計也顯示,隨著監管層的審查趨于嚴格,信托公司對項目公司的選擇也更加謹慎。正因如此,去年三級資質開發商參與信托融資的占比呈逐季減少趨勢,已由一季度的12%下降至四季度的2%。
某信托公司地產金融部負責人表示,信托資金無法對三級資質的開發商直接發放貸款,只能采用信托私募股權投資的模式。但該種投資方式與貸款類信托有很大的區別,不但需要3年~5年的投資期限,并且收益完全浮動,風險較大。
“這種方式也并非就能令信托公司撇開風險,因此信托公司并不敢貿然去做此類項目,以免出現兌付風險。”前述信托公司地產金融部負責人表示。
該人士透露,目前該公司已經要求盯緊此前已發放貸款的企業,對有兌付困難的企業將即刻采取措施,采取提前清盤或根據情況召開受益人大會為項目展期等措施。而對小型房地產開發商新增貸款申請基本不再予以考慮,中型房地產開發商資質不夠優秀的被拒可能性也很大。
第一信托研究員則認為,隨著房地產市場風險的堆積,監管層對房地產信托的把控更加嚴格,同時信托公司也更加注重房地產信托的風險控制,資質不達標的開發商融資將愈發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