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當證監會體系下的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受到嚴監管時,銀監會體系下的信托規模通常會呈現快速增長,因此本次證監會表態是否對信托業構成利好也值得關注。
不過多數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這一“蹺蹺板”現象或難以持續。中建投信托北京投行部總經理袁路認為,未來統一監管是大趨勢,“證監會嚴格監管可能對信托沒有什么影響?!?/p>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證監會延續了去年以來對通道業務的嚴監管態勢并未變化,去年信托通道業務的快速增長主要與基金子公司面臨資本約束、規定銀行理財投非標只能對接信托等實際利好因素有關。
近段時間,行業內部關于信托通道業務的熱議聲不絕于耳,大家都想知道信托通道業務下一步打算如何開展布局。從當前不少業內人士的建議來看,強化對于信托通道業務的監管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值得參考。
近日證監會關于“通道業務”的表態引發熱議,作為通道工具之一的信托再受關注。
信托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信托業規模已經跨入20萬億。不過業內人士直言,不應單純看信托資產規模,應注意到新增規模中主動管理類信托較少。數據顯示,2016年信托業新增規模中有約74%來自于被動管理類業務。
信托通道業務受到關注,一方面在于其可能存在的風險;另一方面在于被部分機構用作規避監管的手段,也正因如此通道業務規模在不同的監管體系下可能呈現出“蹺蹺板”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