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4日,中國銀監會關于實施《信托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有關具體事項的通知發出,并于當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從此,信托行業進入了劃時代的“新兩規時代”。
僅僅5年時間,“新兩規”帶來的信托行業的變化有目共睹。數據顯示:2006年信托資產為3361.51億元;2011年三季度,信托資產已經超過4萬億元,2011年信托資產規模是2006年的近12倍。信托資產已經遠遠超過公募基金,緊隨保險之后。在這種看得見的變化之外,是信托理念的傳播和被社會所接受和運用。從此,再也沒有人把信托公司與多年之前經營典當業務的“信托商店”混為一談;再也沒有信托經理跑到銀行尋求合作時,還要在懷疑的目光中費盡口舌為銀行人士介紹什么是信托。
“新兩規時代”的第一個五年,從3000多億元的信托資產到4萬多億元的信托資產,信托行業用實力證明了信托有能力成為“第四金融支柱”;從不為人知到被廣泛接受和運用,信托行業用信托的獨特魅力奠定了未來發展的基礎。如果說發展是“新兩規時代”第一個五年的重點,那么下一個五年,信托行業該如何發展?信托行業“新兩規時代”的第二個五年重點是什么?
信托行業似乎從來沒有什么“五年規劃”,但從整個行業發展的現狀、整體外部環境和政策趨向中,我們似乎也能夠找到信托“新兩規時代”第二個五年的要點,那就是“穩”。
從發展現狀上、數據中可以明顯看到,5年時間信托資產超過10倍的增長已經不是“高速增長”可以形容的了。在這種“高速”的背后,也必然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粗糙與不完善。事實上,許多人也已經看到,雖然目前信托資產已經達到4萬多億元,但是從總量的結構上,2010年底,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3萬多億元,但信托公司并沒有什么話語權的銀信合作高達2萬億元左右。銀監會規范銀信合作,禁止信貸類銀信合作后,銀信合作產品規模比例有所下降,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銀信合作的信托產品規模為1.67萬億元,占比40.83%。這就是說,在4萬億元信托資產中,超過40%的信托資產,信托公司是沒有話語權的。在高速增長的信托資產中,這種沒有話語權信托資產的高占比,不僅使人們懷疑其增長速度的真實性,同時也使人們有理由懷疑信托公司對于更多資產的真實管理能力。此外,去年末和今年初所暴露出的一些單體房地產信托項目風險似乎也在提示人們,高速度增長的同時更需要關注風險。 2012年和2013年是房地產信托的集中兌付期,在國家控制高房價不動搖的政策背景下,至少在未來這兩年中,整個信托行業更應該關注的不應該是發展,而是穩定,是梳理和解決在高速發展中暴露出的問題。同時,在凈資本約束下,信托公司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后,自身也的確有必要對業務結構進行調整,以適應凈資本約束的要求。這種調整也要求信托公司必須“穩”。
從外部環境上,今年初召開的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于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這樣表述:國際金融危機沒有結束,外部經濟波動和金融市場動蕩對我國經濟金融的影響繼續存在,甚至可能加大。這個表述應該是對目前國際金融形勢以及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的總結性判斷。而且此次的國際金融危機究竟要延續多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如何演變誰也難以預料,在這種極其復雜環境下,歷史上行業形象并不是很好的信托行業正處于行業形象恢復期,信托公司的研究和投資能力并沒有跟上行業發展速度和社會對信托行業的關注度的提高,此時一個單體項目風險出現就有可能毀掉整個行業多年來剛剛恢復建立的行業形象,所以無論從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所處的特殊時期看,信托公司都需要將“穩”放在首位。此外,信托外部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使得目前信托公司的發展只能在資金信托上尋找方向,在投資能力沒有真正提高前,在此方向上發展得越快則就有可能積累的風險更多。而無論是解決信托行業外部發展法律法規環境問題,還是提高信托公司自身的投資能力,都需要做好眾多方面的基礎工作,這些工作也并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與此同時,迄今信托行業并沒有自己的“業法”,在去年4月銀監會與全國人大財經委、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等部門聯合舉辦“《信托法》頒布十周年紀念研討會”上,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表示,在沒有“信托業法”的情況下,銀監會作為信托公司的監管機構,制定了《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兩個部門規章。“兩個辦法”從行業監管的角度對 “信托業法”缺失情況下的立法進行了彌補。在“信托業法”缺失而必須靠部門規章彌補的情況下,信托行業高速發展會帶來什么?從這些層面看,信托行業也必須放慢發展的腳步,先打好基礎,首先求穩。事實上,信托行業發展中數次清理整頓的歷史也在時刻告誡人們,“穩”是信托行業發展中必須放在首位的第一要務。
從政策趨向上,雖然此次金融工作會議上,在溫家寶總理的講話中并沒有提及“信托“二字,在新任銀監會主席尚福林的幾次公開講話中也沒有聽到對信托的說法,但從目前對金融工作守住風險底線的總體要求中可以體會,至少在政策層面,2012年對于信托行業的總體要求也一定是一個“穩”字。進入今年以后,市場中關于監管部門叫停票據信托和信托同業存款的傳聞,也似乎在印證這一點。實際上,蔡鄂生早在“2010年全國信托公司監管工作專題會議”上就曾明確提出,信托公司要先把“60分”的基礎工作做好,再去想如何達到“90分”甚至更高。同時突出了三個字:“不忘本”,并進一步解釋,“不忘本”就是既要從歷史的角度,又要從尋找規律的角度認識信托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如果大家都想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或者是兩三年內得到很大的發展,那肯定會出問題。在此后的很多場合,蔡鄂生也一再強調信托行業“打基礎”的問題。從這些政策趨向也似乎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經歷了信托“新兩規時代”第一個五年的高速度發展之后,“新兩規時代”第二個五年信托行業的第一要務就是“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