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陽光私募基金按照基金經理的出身不同,可分為三個派別,公募派、券商派和民間派。三派私募的操作風格各有千秋,誰在2011年表現稍好一些呢?
研究中心統計了2011年三個私募基金派別的平均收益率。結果顯示,公募派表現最好,2011年收益率-17.05%,券商派表現稍遜,2011年全年收益率-18.47%,民間派表現最差,2011年全年收益率-20.77%。但總體上看,三派私募基金的收益率差距并不大。
在2011年全年非結構化私募基金收益率排名中,三派私募則分別占據了排行榜的前3名。第一名的呈瑞一期,屬于公募派;而第二名的思考一號則屬于券商派;第三名的澤熙5期,屬于民間派。
呈瑞一期的基金經理芮崑在公募基金的歷練中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經驗后,芮崑創辦了呈瑞投資。在2011年的行情中,芮崑管理的呈瑞1期通過精選個股和波段操作獲取利潤,凈值呈現一波三折的震蕩上升態勢,最終獲得年度第一名。
收益率排名第二的則是券商派的私募基金思考一號。思考一號依靠金融創新獲取利潤,利潤主要來自大宗交易套利,即在收盤后通過大宗交易方式買入股票,隨后在第2天的集合競價開始出售。有效地利用現有制度下的市場無效性,使得思考一號獲得較高收益的同時僅承擔非常有限的風險。思考一號之所以能夠進行持續不斷的大宗交易,則和公司創始人岳志斌的券商從業經歷有密切關系。多年的投行工作令岳志斌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資源和項目經驗,從而能夠敏銳地把握大宗交易的潛在獲利機會。
收益率排名第三的則是民間派私募基金澤熙5期。澤熙5期的基金經理徐翔盡管沒有在券商和公募基金歷練過,但憑著天生的投資直覺,從一個普通的散戶成長為私募基金經理,且在個人投資轉型為機構投資后,公開產品的投資收益率一直排名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