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客戶許諾提供機會讓他們投資Facebook后才一周多時間,高盛就反悔了。周一,這家美國投行發表聲明表示,原計劃的私募只針對美國以外的客戶。
高盛給出的理由是:“媒體關注度可能與美國法律對私募股票發行的規定不符。”
美國證券法律規定,私募股票發行不允許發布廣告和進行公眾招攬。私募發行需要披露的信息不多,因為只有那些接受詢價的投資者才能購買股票。
不過外界依然認為,高盛此舉是為規避美國證交會(SEC)有關非上市公司股東人數限制的規定。
據知情人士透露,高盛于上周日夜間開始將此決定通知亞洲客戶,并于周一將此消息告知歐美客戶。
私募成變相公募?
起初,高盛及其管理的資金向Facebook投資4.5億美元,外界驚訝地發現,按股權比例推算,Facebook的價值已超過500億美元。
而此后發生的事情就沒那么簡單了:高盛表示將成立一項總額為15億美元的特別投資工具,為其客戶投資Facebook提供通道。
這立即引發了媒體以及SEC的高度關注。美國證券法律規定,凡股東人數超過499人的企業必須披露財務報表。根據Facebook的說法,截至2010年底,Facebook的投資者包括現在及以前的員工、風險投資公司和私人投資者,持股人數不超過500。
目前Facebook仍未上市,不需向公眾披露財務數據。高盛的做法如果實現,將能夠延長Facebook作為私營企業的時間。
高盛為客戶提供投資Facebook的通道,可能會增加上千名投資人,但在Facebook股東列表中,這些投資人統一掛在高盛名下。不論高盛和Facebook是否故意為之,這種做法客觀上將減少Facebook的股東數量。
高盛還精心安排了代理股權的規矩。
1月初,一份4頁的募股說明已經發到高盛最富的客戶手中。這份說明稱,高盛有權在不通知客戶的情況下,通過對沖或者出售等形式減持Facebook的股票。但通過特別投資工具投資Facebook的客戶在出售這些股權時面臨嚴格限制。
美國證券法這一條款已經存在數十年,SEC正在考慮要不要修訂。此前,SEC就已經開始調查那些游離于受監管的公開市場之外、然而也存在股權交易的公司。Facebook與高盛的交易正成為最新的一支催化劑。
SEC盯上高盛
受到媒體和SEC的嚴密監視后,高盛開始考慮新的方案。直到這周一,高盛終于發表聲明,割舍美國的投資者,讓私募方案繼續。
這是因為國外投資者不受私募股票不得進行公眾招攬的約束,因此仍能通過高盛提供的投資工具購買Facebook的股權。但高盛合伙人,不論在哪里供職,都不允許投資該工具。
“整個事情很明顯令高盛蒙羞,因為本來設想進行私募,但后來演變為極端公眾化。”彭博電視臺特約編輯威廉·科漢批評道。
高盛否認作上述決定是受SEC的影響。高盛稱,不向美國客戶出售“僅僅是出于高盛的判斷,并非任何其他一方的要求”。但是,一些證券法專家認為,SEC很可能對此產生了影響。
“不論這一決定的緣由是來自SEC抑或是高盛,它肯定事關這雙方。”SEC前律師愛德華·斯德爾表示,“如果沒有感受到監管者的脈搏,這個決定不會作出。”
這可不是SEC第一次盯上高盛。就在半年前,高盛因為2007年出售名為Abacus的一項與抵押貸款相關的投資工具中存在欺詐,而賠款5.5億美元。高盛在這項交易中沒有向投資者披露一個重要事實:一家對沖基金參與了該工具的設計,同時還賣空該工具。
高盛究竟將為Facebook籌資多少尚不清楚。在一份給客戶的內部備忘錄中,高盛表示將籌資15億美元,最低投資額為200萬美元。
與Facebook關系緊張
高盛高端客戶大部分都在美國,而這些客戶被拒于Facebook股權購買這樣一樁極具誘惑力的交易之外,無疑會非常焦慮。
對高盛那些理財經理來說,被稱為特殊投資的此類機會一直是吸引客戶的主要賣點。他們吸引客戶的邏輯是,通過把錢放在高盛,客戶就可以享有與高盛同樣的投資機會,而高盛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投資者之一。
高盛最新的決定也令Facebook非常不滿。
當被問及,為何高盛會把私募對象限制為非美國投資者時,Facebook發言人稱,相關問題應當由高盛來回答。
涉及本次私募的內部人士透露,過去兩個星期內,高盛和Facebook的關系已經變得越來越緊張。這可能會影響高盛在Facebook未來IPO中的地位。外界預期Facebook或許將在2012年進行IPO。按照目前Facebook的價值,這絕對是一樁大買賣。
當然,高盛和Facebook的號召力是毋庸置疑的。《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目前Facebook的股票私募銷售不是問題:總共70億美元的資金涌入,要求購買Facebook的股票。這意味著在沒有美國投資者的情況下,高盛仍然可以按原規模完成Facebook的私募。
但高盛和Facebook之后的合作,外界只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