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基金 / 公募 / 私募 / 理財 信托 / 排行 > MPA考核下的信托業務轉型與發展

MPA考核下的信托業務轉型與發展

2017-05-25 20:12? 來源:金融時報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金融時報

 尤為關注資本和杠桿情況

  根據《北京地區宏觀審慎評估體系操作指引》,目前MPA實施對象為北京農商銀行、成立滿三年(2013年12月31日前成立)的在京外資法人銀行、村鎮銀行、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

  “財務公司在MPA體系中被單獨列為一類機構,相對應的監管指標也與其他兩類有所不同,不同的監管指標設計也體現了監管機構對財務公司的政策指導方向。”一位接受采訪的財務公司人士說。MPA中的七大方面考核,按評分規則看,資本和杠桿情況、定價行為最為重要,都是“一票否決”的考核項,另外五項中有兩項不達標才給予不及格考核。

  進一步將MPA體系與目前財務公司行業現狀進行分析,資本和杠桿情況、定價行為正是財務公司日常經營中最容易跨越“紅線”的指標。從資本和杠桿情況看,分為兩項指標,一是資本充足率,二是杠桿率,分別占80分和20分。所以,資本充足率至少要得分在40分以上,此項才有可能及格。根據業內人士測算,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的考核有兩個需要關注的變量,即資產規模和廣義信貸增速,當容忍度為10%,廣義信貸增速為23%的情況下,且假設杠桿率得滿分20分,大部分財務公司才有可能滿足MPA中的資本和杠桿情況考核。

  據了解,財務公司由于規模受限,一般存款規模較為穩定,貸款規模卻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如成員單位年末付款壓力大、集團公司對財務公司貸款不納入集團有息負債考核,這些原因都會造成財務公司年末或個別時點的貸款規模大量增加或減少。因此,有財務公司人士表示“一刀切控制規模比較難受”,希望能夠區別對待財務公司這種特殊的金融機構,如將目前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中的容忍度由統一標準4%,擴大為10%以上。

  信托公司:

  考核下的業務轉型與發展

  “基于對相關信托機構的調研發現,目前信托行業普遍不太關注MPA考核體系,這也反映出MPA對信托的直接影響較小。”普益標準研究員陳新春說,就信托公司而言,其資本和杠桿情況指標以及定價行為指標暫不納入,這意味著MPA不會對信托公司資本充足率進行考核,但其業務范疇若涉及廣義信貸,依然會對其有所監測。只是相對于銀行,信托所受MPA直接影響有限。

  但從間接影響看,當銀行表外業務納入廣義信貸范疇后,對信托承接銀行表外理財的通道類同業業務勢必產生影響。陳新春認為,盡管目前MPA對信托考核不涉及資本和杠桿情況,將來隨著信托進一步發展,其市場影響力將顯著增強,監管層很有可能將這一指標納入對信托公司的考核。目前,《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類似于銀行資本充足率,信托公司相關業務開展和信托資產規模增速與其凈資本直接掛鉤。通過對信托公司凈資本實施硬約束,相當于以控制杠桿率的方式限制過快的信托資產規模增速,以降低潛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對于MPA對信托公司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說:“主要針對銀行業存款類機構,目前對信托公司等非銀機構影響有限,但不排除未來對其他金融機構包括信托公司也采用類似的辦法。”

  他認為,MPA對信托公司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通過逆周期監管,打破所有公司不分優劣政策均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使強者恒強。

  考核體系

  仍將不斷擴容與修正

  當前,MPA尚處于實施初期,必然存在一些與原有機制不同的情況,需要經過一個適應與磨合的階段。按照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所說,“將更廣泛的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納入宏觀審慎管理,防范系統性風險是大勢所趨”。

  “宏觀審慎監管收效,小型流動性事件杜絕,金融體系更加平穩,長期看是重大利好。”邢成說,MPA實施后,通過激勵約束措施,獎勵“乖銀行”,約束“壞孩子”,能夠使“乖銀行”從財務上實質性獲利,從而提升其盈利水平。如此套用在信托公司監管上,則會進一步加速分類評級監管的速度,更加堅定地實施“一司一策”監管模式,進而進一步加速信托公司分化并最終引發新一輪的行業洗牌。

  財務公司人士也表示,MPA體系的關注重點是機構廣義信貸增長速度,強化金融機構資本約束資產擴張理念進一步貫徹體現。財務公司在面對MPA考核時,容易因為自身特點,如季度性信貸增長、單家成員單位存款定價偏高等原因,造成MPA考核不達標,財務公司應設置專業崗位監控和研究MPA體系。同時建議根據實際考核結果,分析財務公司行業的考核結果特點,引導財務公司在MPA體系下更好地發揮集團內部大金融平臺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表外理財本質上屬資產管理業務,應具有“受人之托、代客理財、投資者風險自擔”的屬性。央行也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真實資本計量、風險隔離、剛性兌付、監管套利等問題,還需進一步理順資產管理業務的法律關系和監管安排。

  今年2月,央行牽頭制定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引發熱議,有評論認為,意見圍繞資管行業的多層嵌套、資金池業務、通道業務、杠桿水平等核心問題,進一步統一了監管舉措,強化了資本約束和集中度要求,未來隨著實施的深入,資管行業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對銀行、信托、基金子公司的影響將大于其他金融機構。



    標簽信托業務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