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在線的最新統計顯示,2017年一季度成立的證券類集合信托產品的募集規模達382.38億元,同比去年一季度的148.24億元增長157.95%,環比去年四季度的120.66億元增長216.91%;2017年第一季度成立的房地產集合信托的資金規模為385.04億元,同比去年一季度的379.91億元略有上升,環比去年四季度的504.76億元則下滑23.72%。
“目前確實感受到資金對于證券市場的偏好在逐漸增加。”華東地區某信托公司證券業務部人士向記者透露。該人士稱,從相關配資業務量看,去年11月以來正呈現出不斷增加的狀態。他估計,目前該業務的規模或為此前市場最高位時的三分之二。
分析其中的原因,該人士表示:“當前大盤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市場上的各類機構資金均認為今年的指數雖不可能大幅上漲,但在窄幅區間震蕩的預期是一致的,故而不會出現巨幅震蕩的風險。”
另一家信托公司的相關人士則認為,當前海外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資金都在陸續向證券市場流動。他同時指出,雖然入市步伐加快,和其他機構一樣,當前信托資金的心態仍偏謹慎。因此在投向上,眼下信托資金更為關注的是偏價值類的個股。
前述某信托公司證券業務部門的人士也持有同樣的觀點:“目前的投資又回到了2011年前更偏重價值投資的狀態,這意味著機構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業績,注重盈利、業績增速和公司的估值,而不會去相信那些動聽的故事。”
他認為,成長股板塊雖然經歷了一年多的調整,但整體板塊的估值仍然偏高,將需要一個長期的筑底過程,板塊整體機會不大。
至于具體板塊和主題,除了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等熱門主題之外,雄安新區概念股成為當前部分信托資金的“新歡”。有信托業內人士透露,當前參與雄安新區個股投資的資金多以私募為主,因為這個概念是個“超級主題”,故而未來或存在反復炒作的可能。具體的投資標的,則可能從當前較熱的房地產、基建等板塊,轉向環保等主題。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整體資金流向證券市場的趨向更為明顯,但今年一季度以來,部分房企在其他融資途徑收緊后,有再轉向信托渠道融資的苗頭出現。
對此,華融信托研究員袁吉偉分析稱,2017年房地產調控逐步深化,房企將面臨銷售回款放緩以及融資渠道受限等不利因素,這將使房企的資金鏈收緊并承受壓力。他認為,隨著銀行信貸政策調整、房企發債受限、IPO及定增等渠道也收窄,房企在今年或將傾向于通過信托渠道融資。
據記者了解的情況是,目前部分信托公司的房地產信托業務確有增加的跡象,但是從行業整體來看,信托公司對于房地產信托項目仍持分化態度。
部分信托公司認為,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房地產業務仍屬于可為公司提供利潤的傳統業務,因此在加強風控的前提下選擇為房企提供融資。但也有部分信托公司認為,當前地產行業面臨調控,未來仍面臨風險,故而選擇放棄此類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