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履新銀監會主席一個多月,銀監會即連發8文重拳規范,致使近期各大銀行緊急清理委外業務,開展自查。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強監管思路下,銀監會監管大棒不僅揮到了銀行,且正在指向信托等其他銀行間機構。
近兩年最嚴自查
昨日,國內一家知名信托公司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在和《金證券》記者交流時透露,“連續收到公司辦公室轉發的多個銀監會文件,馬上公司就要開始一輪自查,查完后,證監會應該還會安排他查。”
該人士坦言,自查內容除了近期受到銀行委外業務核查影響的銀信業務外,還包括信托項目風控、渠道銷售、創新業務等。“依照目前監管形勢和公司的態度,這可能是近兩年最嚴格的一次自查。”
隨后,《金證券》記者向國內多家信托公司詢問,也得到類似的描述:接到多個銀監會文件、正在準備自查、堅決控制風險等。
中部地區一家信托公司相關部門副總告訴記者,由于銀監會領導的更替,目前尚不清楚監管層對信托業務的態度,“我們原本定在今年3月推出一項創新業務,不過后來被叫停了,公司層面覺得還是等等,免得踩到紅線,得不償失。”
可能持續到6月末
過去兩周,銀監會對銀行業務的態度有目共睹——連發8文重拳整治。隨后,眾多銀行緊急清理委外業務,開展自查。
一直以來,在“資產荒”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資金通過基金公司子公司、委外定制基金等方式涌入市場,成為金融系統中的風險點之一。公開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廣義資管類機構資產管理總規模已突破60萬億元,其中逾33萬億元資金可能來自銀行理財資金。
國內一家股份制銀行業務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表示,監管的本意主要是想引導銀行理財產品投向更多標準化的金融資產,核心是要求銀行理財資金的去向更合規,更透明,防范所謂的影子銀行風險。
他認為,銀行之后,讓信托自查并不意外,“銀監下面的機構應該都會摸查一遍,甚至包括一些金融租賃機構,歸根到底還是要響應國家號召,讓很多的錢有機會支持實體經濟。”
上述信托公司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則告訴記者,本輪自查與他查可能將持續到6月末,“信托業務未來將怎么走,是各家都在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