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托公司2016年度報告一一披露完成,諸如注冊資本、業務規模、凈利潤、人均收入等在內的關鍵性指標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其中,信托業人均薪酬多年來一直是市場津津樂道的話題。今年有多家信托公司員工平均薪酬又一次名列前茅,位居上市公司前列。對此,分析人士表示,年報中的人均“應付職工薪酬”并不能客觀反映各公司上一年的薪酬水平,百萬年薪在業內并非普遍存在,且信托公司之間人均薪酬水平也差別較大。
上市信托公司薪酬位居前列
隨著金融機構年報陸續披露,各行業的薪酬水平成為市場感興趣的話題。據東方財富(300059,股吧)choice數據,在其“上市公司員工人均薪酬”排名中,安信信托(600816,股吧)以217.27萬元殺入前三甲。同為上市信托公司的陜國投人均薪酬亦達到61.54萬元,在3219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7位。而以愛建信托為主要利潤支柱的愛建集團人均薪酬亦高居前列。2016年度,愛建集團員工人均薪酬為81.18萬元,排名第10位。
對此,有行業人士表示,信托公司年報披露的一些內容,并不能客觀反映信托公司真實的人均薪酬。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員陳進表示,有些分析師習慣以人均應付職工薪酬作為衡量個體公司薪酬水平的重要指標,但實際上,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項——“應付職工薪酬”僅指期末未發放的職工薪酬。由于各公司的薪酬機制不同,有的延期和分期發放,有的則當年發放,人均“應付職工薪酬”并不能客觀反映各公司上一年的薪酬水平。
“從信托公司年報看,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現金"項,與員工薪酬最為接近。該項指標反映企業實際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由于該指標包含了除工資之外的各種為員工支付的其他費用(包括工資、獎金、各種津貼和補貼等,以及為職工支付的五險一金以及稅收、福利、職工教育等其他費用),這一數據遠遠高于該公司員工的實際薪酬,可視為信托公司的用人成本。”陳進表示,現金流量表屬于選擇性披露的財務報表,多數公司并未披露,因而,無法藉此對整個行業的薪酬情況進行準確分析和判斷。
據介紹,由于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同,包括上市的兩家信托公司在內,僅有8家公司披露其當年“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數據。按照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對上市公司的統計方式進行計算,其中,7家信托公司的員工“人均薪酬”在60萬元以上。
人均薪酬水平差別較大
事實上,近幾年來,信托業的高收入一直令其他行業注目。比如,2014年發布年報的67家信托公司應付職工薪酬總計為104億元,較上年增長了6.3%,人均應付職工工資為71萬元,居金融業首位。
有行業人士表示,與銀行、保險等機構龐大的人員數量相比,信托公司員工數量不多,相應的人均利潤和收入也就比較可觀。“前幾年信托業員工薪酬水平的上漲主要得益于行業創造價值的增加和人員的精干,員工增速近年來一直低于業務收入增長率。”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信托公司之間,人均薪酬也差別較大,并非“一碗水端平”。以2016年“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現金”為例,有3家人均用工成本包含公司支付的福利保險費等費用,合計超過百萬元,也有的公司僅30萬元左右。
陳進表示,信托公司人均薪酬從核算到發放都有講究。以8家披露“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現金”的信托公司為例,其中,人均應付資金普遍高于人均實付資金,在人均應付資金較高的幾家公司中表現更為明顯。這表明,多數公司的薪酬采取了延期或分期支付的方式。另外,信托公司的股東背景對薪酬水平影響較大,如民營背景的信托公司薪酬相對較高。
華融信托研究員袁吉偉也指出,目前民營股東背景的信托公司薪酬激勵更為靈活,但要處理好薪酬激勵與風險控制的關系,而國企背景的信托公司薪酬激勵則有待改革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