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信托業天然具有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作用,在實踐支持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力“三農”發展、助推小微企業成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愛基,凈值,資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通過初步形成的信托業“一體三翼”監管運行體系,大幅提升了行業的風險防控能力。
信托作為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市場三大市場的金融行業,在金融業與實體經濟中架起了一座橋梁,使信托業天然具有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作用。截至2016年末,全行業受托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20.22萬億元,同比增長24.01%;投入實體領域的信托資產達12.71萬元,同比增長20.07%,占全部信托資產的62.88%,基本覆蓋了實體經濟的各個行業。信托業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一員,已經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和創造國民財富的重要途徑。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入,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信托業也在轉型路口迎來了發展機遇期,在支持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力“三農”發展,助推小微企業成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重大指引
在“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指引下,信托業緊緊圍繞實體經濟需求,與沿線沿邊省、市承載重點項目的平臺和機構加大合作力度,發揮信托制度優勢,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提供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
從支持路徑來看,信托公司通過研究探索利用債權融資、股權投資、投貸聯動、產業基金等多重工具和手段,設計創新金融服務路徑,支持國家重大戰略。一是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充分發揮基礎設施投資的拉動效應和推動效應,如開展鐵路發展基金專項信托支持鐵路建設;二是從產業集聚群或者產業園區入手,設立產業基金,引領企業產業升級并推動產業園區的企業走出去;三是從上市公司入手,推動上市公司進行國內產業整合和國外項目、技術并購;四是從產業基金和并購基金入手,積極介入國家或地方主導的產業基金和并購基金,或者與海外基金共同設立基金;五是充分發揮產融結合作用,輸出中國優勢(愛基,凈值,資訊)產業,探尋“一帶一路”帶來的獨特業務機會,如輸出聚焦城市功能產業、輸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茶和醫藥、輸出高鐵和通信技術等高科技實力產業等。
從支持區域來看,信托公司聚焦沿線沿邊重點省、市,特別是“橋頭堡”省區中的優勢核心區域,把握戰略定位,突出產業重點,做好相應的金融服務。例如,在新疆區域,基于其能源基地、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的定位,重點支持能源、交通、物流、機械裝備等產業的發展;在福建區域,圍繞設施互聯和海洋經濟兩大重點方向,著重支持交通基礎設施、物流、石油化工、海工裝備、生物醫藥等產業;在廣西區域,立足構建面向東盟區域的國際通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戰略定位,重點支持交通基礎設施、東盟合作園區、物流、有色金屬、工程機械、制糖等特色產業。
從業務模式來看,在傳統貸款、投資模式的基礎上,信托公司注重結合股東背景和自身資源優勢,積極創新業務模式,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提供形式多樣的金融服務。例如,英大信托依托股東國家電網公司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背景,在電力產業鏈領域精耕細作,探索覆蓋能源生產、傳輸、消費全環節的投融資平臺,設立清潔能源、電網供應鏈、全球能源互聯網產業基金。陜國投信托依托“一帶一路”起點區位優勢,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重點產業和重點區域提供投融資服務,業務模式主要包括貸款、結構化融資、股權投資、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受益權投資轉讓和產業基金等,目前已為“一帶一路”相關項目提供資金支持2600多億元。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信托業在堅持貫徹國家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的政策方針,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促進地方基礎設施、特色產業、支柱產業的發展,活躍地方金融市場、帶動地區經濟繁榮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比如,紫金信托參與地方基礎產業基金、中泰信托支持貴州省生態移民項目建設、西部信托支持“引漢濟渭”工程項目等。
以“新型城鎮化”為例,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核心在于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而基礎設施建設在城鄉之間均衡發展是城鄉一體化的前提。信托公司積極探索PPP模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為新城鎮建設、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通過發起設立資金信托計劃,信托公司以社會資本投資者身份與相關方成立項目公司,采取股權、債權或者“股+債”等方式為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部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給予項目公司相應支持。
2015年6月,中信信托以PPP模式投資“2016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項目總投資33.62億元;其中,中信信托作為社會資本出資6.08億元,持有項目公司60%股權,建設運營期為15年,收益來源為項目收益及建設運營補貼。該項目為中國信托行業首單成功落地的PPP項目,在方案設計、投資融資、建設運營等方面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助力“三農”發展
中央多次強調,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資源繼續向“三農”傾斜。信托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截至2016年末,投向農、林、牧、漁業的資金信托規模為1193.34億元,同比增長22.14%。
在推進農業發展方面,信托公司積極創新農業金融服務模式,深度挖掘農業產業鏈價值,積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為推動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貢獻力量。例如,中糧信托把打造農業金融的創新服務平臺作為戰略發展方向,基于產業鏈金融邏輯,創新性地通過設立農產品(8.77 -1.02%,買入)價格指數投資信托、引入合作方設立農事服務一體化信托、與地方政府協商設立專項農業產業基金等業務模式,豐富投融資標的,提供全方位農事服務,有助于整合各類生產要素、規范農業產業鏈。
在改善農民生活方面,信托業通過推出土地流轉信托、增加農民投資渠道等方式,幫助農民改善生活水平。土地流轉信托是信托制度與土地流轉制度的結合,是深化農村土地經營機制的改革利器,也是促進土地使用權規范有序流轉的有效方式。作為國內土地流轉信托的開創者,中信信托以土地流轉信托為基礎,打造農業產業鏈、“農+”一站式服務體系,為農業規模經營主體提供包括農資、農技、農機、倉儲、交易、融資、理財等全程化農業服務,通過產業鏈內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閉環,實現資金和產品自償還,助力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
在支持新農村建設方面,信托公司通過信托貸款、債權投資、應收賬款融資等方式,在農居拆遷、農村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