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的金融創新產品可謂層出不窮。就是從業幾十年的老金融如果思想觀念停留在傳統金融上,已經非常落伍與被動了。特別是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主的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的蓬勃發展,已經對傳統金融特別是以銀行為主的理財產品構成了較大威脅與挑戰。
目前,金融創新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但是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所有金融創新幾乎都是圍繞著金融理財產品與融資來設計開發的。
從中國金融創新來看,整體上來說,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創新動力(愛基,凈值,資訊)(310328,基金吧)與創新產品沒有非銀行金融機構特別是民營資本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強烈與強勢。從金融創新產品上已經滲透到所有金融機構與產品上。傳統的銀行自不必說,證券、保險、基金、互聯網金融平臺以及信托產品創新勁頭正猛。
抵押與質押的本質區別是,抵押一般是將實物押給融出資金者,比如住房等不動產抵押。而質押是將有價權證質押給融出資金者或者說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質押權證包括存單、債券、股權、信托集合計劃理財產品權證等等。
信托產品質押貸款就是將融資者手持的信托集合計劃理財產品權證用以質押,通過理財產品形式以增信來融資。其優點在于,將信托產品占壓的流動性盤活了,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一般購買信托集合計劃理財產品的起點在100萬元以上,一般都是高收入的高凈值人群。一些信托集合計劃理財產品期限在三五年,也就意味著這些資金在三五年里失去流動性了。通過信托產品質押貸款形式將其盤活是出路之一。類似于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動輒十年以上甚至三十年以上,使得銀行占壓資金長期缺乏流動性。這就是銀行資產證券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銀行資產證券化市場的必要性。美國成立的房地美、房利美很好解決了美國銀行住房貸款缺乏流動性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說,信托產品質押貸款市場前景廣闊。中國信托行業是金融全牌照機構。與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相比較,銀行能做的,信托都能做;銀行不能做的,信托也能做。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達20.22萬億,同比增長24.01%,2017年還將呈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速。盤活信托產品的“二級市場”非常急迫,潛力非常之大。
最佳方式還是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無國界”構建諸如信托產品質押貸款形式的“二級市場”。如果通過信托產品質押貸款方式將20萬億的信托資產盤活了,那么對于緩解中國企業融資難問題將大有裨益。
信托產品質押貸款形式架構并不復雜,也不難以操作與理解,作為中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一定要把所有信息特別是風險點公開透明的披露給投資者,一定要“和盤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