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長一邊為逆天的收益而驚嘆《在區塊鏈上賺瘋了!沈南鵬,17倍!徐小平,38倍!神秘VC大佬,600多倍!》,一邊也在提醒大家,ICO背后的巨大風險。適當投資點幣市嘗試下沒什么問題,但更多的精力,還是要放在對區塊鏈技術的學習上。
就像薛蠻子說的那樣,區塊鏈是一杯帶著泡沫的啤酒,不嘗泡沫喝不到啤酒,但是泡泡占了百分之九十,真正的啤酒其實少之又少。
后面的故事我們也都知道了,從今年5月開始,數字貨幣的“待遇“就開始急轉直下。光是11月25號這一天,比特幣就接連捅破4200-3500點間的八道關卡,24小時跌近20%。根據美國對沖基金研究機構統計的數據,截止到今年11月,全球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基金虧損逾70%。幾乎是一夜之間,區塊鏈就從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淪為了談之色變的“害人精”。
像徐小平自己真格基金所投的那些項目里,除了HOT,都在須臾之間被集體腰斬……這些曾經幾百倍收益的數字貨幣都變成了只值“一分錢”的雞肋。
年初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各路大神,曾經大家眼里的暴富名單,都成了血淋淋的死亡筆記。
在急速縮水的數字面前,那些侃侃而談的信仰都變得不堪一擊。
當初的布道者徐小平,從鼓吹all in的狂態變為只字不提的沉默,就連沸沸揚揚的微博里,也搜索不到有關區塊鏈的任何蛛絲馬跡。
自詡“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在七月初的一段錄音里,意外暴露出了“資本吃人”的真實嘴臉——“不要相信價值投資,賺到錢才是成功!”而在對區塊鏈的價值認同上,更是一反常態,極盡諷刺之能事。后來因為負面纏身,辭去了雄岸基金的管理合伙人職務,然后畫風一轉,寫了一本《韭菜的自我修養》,在公號里有模有樣地灌起了人生雞湯。
節點資本的杜鈞,火幣網的聯合創始人,也是這波風口的受益者。
但就在前幾天前,杜老板發了一篇朋友圈:“浮虧65%,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