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銀行理財子公司漸近 公募擔心沖擊私募求合作
截至目前,已經有25家銀行公告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包括工農建中交五大行、郵儲銀行、9家股份制銀行、8家城商行、2家農商行。
記者吳君
各大銀行紛紛宣告要設立理財子公司,這個冬天資管圈掀起了相關討論熱潮,公募有點緊張,私募則求合作。
業內認為,理財子公司在銷售渠道、固收投資等方面具備優勢,而且新規放松理財產品購買門檻、投資范圍等,未來可能對公募造成沖擊。但也有人表示不用擔心,將來理財子公司能否真正往市場化、投研驅動道路走,還要看銀行改革的決心,打破固有思維。公私募跟理財子公司的關系既有競爭,當然也會有合作。
公募擔心受沖擊
私募積極求合作
公募行業現在討論的焦點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最近,上海一家“私募派”公募基金董事長表示,由于銀行理財子公司職能和公募基金趨同,公募普遍擔心理財子公司對行業形成沖擊,公募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作為公募的新兵,我們在運營、管理、渠道等方面尚缺乏經驗,未來在資管行業去通道、去杠桿情況下,底層資產管理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
某中型公募基金副總經理也表示:“一方面,固收是銀行的傳統強項,未來公募在固收、貨幣方面受到的沖擊會比較大,另一方面,未來理財子公司也要做權益投資,權益的通道會更加擁擠。雖然不會那么快到來,但我們在思考出路在哪里,沒有特色是活不下去的。”
上海一家新銳公募市場部負責人也稱,理財子公司對公募是很大的威脅,主要是銀行面對大眾理財,對基金公司沖擊很直接。“因為銀行是最直接接觸客戶的,如果未來理財子公司推出類似的產品,客戶肯定先買他們的,沒有動力再開別的平臺的賬戶。銀行理財子公司會極大影響公募基金的發行。”
私募則看到了機會,積極謀求跟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合作。“我們以往跟銀行合作就比較多,最近關于投顧合作模式也有初步的接觸和討論,理財子公司以后體量也會很大,需要運用私募機構的專業化投資能力,對我們來說是有利的。”北京某中型債券私募投資總監告訴記者。
上海某大型債券私募市場總監表示,現在委外在收縮,就等著理財子公司落地,以后可以做投顧。“雖然監管明確私募可以做投顧,但也要憑實力,以后銀行資管以公司化考核,肯定跟原來要一個固定回報不一樣,更看重業績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