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深圳是私募基金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私募基金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深圳市金融辦黨組成員、巡視員肖志家在3月17日第十二屆中國(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論壇上表示,2017年,深圳私募產業對深圳地方稅收提升貢獻顯著,為深圳乃至全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提供著強大的支撐。他表示,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各類股權投資在深圳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私募基金行業努力營造更加優良的環境。
私募行業在嚴監管且發展迅猛的情況下迎來“強者恒強、弱者離場”、外資進場帶來更多的壓力和挑戰等話題,都成為深圳這場年度私募行業聚會的熱點話題。
福田區副區長何杰:
推出社會影響力投資基金
在當前防風險、去杠桿,監管機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民革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深圳市福田區副區長何杰則從一個國際化以及更有前瞻的視野提出,私募基金應當致力于“社會影響力投資”,“社會影響力投資可以用商業的手段做到可持續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影響力投資的內容,范圍較廣,主要是圍繞社會影響力,如精準扶貧、養老健康、弱勢群體保護等一部分幸福驅動的未來產業。”
事實上,這并不是福田區第一次提出“社會影響力投資”的概念,早在去年12月的全球公益金融論壇暨2017社會影響力投資峰會,時任福田區委書記肖亞非就曾表示,社會影響力投資是全球金融創新的大勢所趨。同樣,福田區副區長何杰認為,以影響力投資為手段創新解決社會問題契合了福田區金融強區和首善之區的定位。他表示,福田區在今年4月會推出中國第一只社會影響力投資基金,希望基金業協會予以支持,屆時也會召開相應的發布會。
深創投總裁孫東升:
私募行業呈現“頭部”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私募基金在2017年的發展中出現“私募股權和私募證券冰火兩重天”的分化情況,深圳市私募基金協會會長、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孫東升指出,私募股權規模維持增長,私募證券則略有縮水,其他類私募規模大幅增長,“價值投資私募大獲全勝,私募公司呈現"頭部"效應,強者恒強,弱者則相對艱難。”
在孫東升看來,在嚴監管的背景下,從長遠角度分析,基于行業規模急劇上升帶來的困擾,如募資的普遍困難和多種類型資金的限制入場,股權投資基金規模的增速放緩將會是大概率事件。同時,他呼吁,創投行業需要更多扶持政策的同時,更要在市場化的環境下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