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機構影響幾何
對于新三板私募機構的監管,始于九鼎集團、中科招商等代表性PE機構在新三板上的融資行為,2015年,九鼎集團、中科招商先后在新三板完成了超過100億元的定向增發,其他已經成功實施定增融資的掛牌PE融資規模在2000萬元至40億元之間。有聲音質疑,私募基金巨額融資可能擠占實體企業在新三板的融資空間,募集資金還可能存在跨一二級市場套利行為。
在此背景下,監管層叫停了私募機構在新三板的融資,并致力于制定規則明確監管安排。
一位新三板研究人士表示,監管規定重視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占收入來源比重,而管制這一比重的主要意圖在于要求私募機構 “務正業”,主營業務需突出,但實際上,管理費占比在75%以下的私募機構數量較多,占80%左右。
分析認為,如此規定或意味著,諸如九鼎集團這類未在基金業協會登記且子公司為私募機構的企業將躲過此輪整改,且不會被摘牌,僅母公司后續融資要遵守管理要求。
九鼎集團在去年6月17日就發布自查報告稱,公司經過發展,九鼎已成為涉及私募、公募、證券、保險等業務的金控集團,子公司為私募業務運營主體且符合“新八條”的規定。
但上述分析師同時指出,對于該類公司的界定仍然很困難,目前選擇剝離或不僅從事私募業務的掛牌機構并不止九鼎集團一家。剝離不徹底或私募業務仍占比較高的情形是否需要接受自查仍然存疑。
以上就是關于私募整改規則影響幾何 機構將迎整改“紅線”的相關資訊,了解更多基金行情及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頻道。